全國人大代表、國機研究院副總經理趙剡水:籌建智能農機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布時間:2022-03-09 09:54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業內人士注意到,這并非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談及農機,但對農機工業作出如此這類指向性的部署并不多見——側重點似乎從以往的農機化、農機補貼轉向農機工業(研發和應用水平)。沒有機(農機),哪有化(機械化)?農業現代化,裝備(機械化、智能化)須先行。“三農”問題中,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基礎、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先行條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當前,農機裝備依然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短板,存在諸多“卡脖子”問題。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國機研究院副總經理趙剡水指出,我國已成為農機裝備第一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但“大而不強”,與美國等世界農業強國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均衡,不同經濟作物、地域之間農業機械化水平差異明顯;國產農機主要以中小馬力的中低端產品為主,關鍵零部件有些還要依賴進口;與國外先進農機產品相比,可靠性、作業效率等指標差距較大。
究其根源是我國農機裝備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能力不足。他認為,缺乏農機裝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支撐,導致基礎研究未形成體系、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研究嚴重短缺;同時,由于體制改革需要和社會發展形勢變化,農機科技人才流失嚴重、科技創新能力大大弱化,專業人才極度匱乏。中央領導強調“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 “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強化以工補農……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為實現這一目標,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趙剡水建議,加快建立并完善我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創新體系。一是盡快設置智能農機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在全國范圍內遴選1~2家以農機裝備為主要辦學特色的高校為主體籌建智能農機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單位共同參與,著力突破長期制約我國農機裝備發展的基礎科學與理論。二是全面推動政校企協同創新研究。在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中,鼓勵高校和制造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積極申報農機短板弱項研發攻關項目,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研究和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優勢,力爭突破農業傳感器及專用芯片、農業信息服務與農業物聯網、農機裝備智能化等高端農機裝備核心技術,徹底擺脫集成、模仿的局面。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鼓勵高校教師和農機企業工程師實現雙向掛職,既能提高高校教師工程應用能力,把高校建成適應社會需求的卓越工程師的搖籃,又能彌補農機裝備企業創新人才和創新能力的不足,促進產教融合。三是完善一流拔尖農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在“雙一流”建設工程的基礎上,再增加以農機裝備為主要特色的相關高校農業工程學科列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序列,加快培養農機裝備領域高水平交叉型創新人才,為我國農機裝備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
(責任編輯:朱玲)
相關下載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第三屆中非博覽會在長沙開幕,中聯重科“有朋自遠方來”
2023-06-30
中鐵裝備亮相(首屆)廣州大灣區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