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工程機械需求改善預期升溫 全年“前低后高”底層邏輯趨勢不變


    發布時間:2022-04-06 14:26

     

      近日,財經類媒體記者實地調研工程機械行業三大巨頭: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和三一重工,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家基建開工數據前兩月節節高升,行業經營基本面平穩向上,海外市場正在形成有效支撐,中遠期邏輯電動化趨勢也出現兌現曙光。雖然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這并不影響業內對今年走勢“偏樂觀”的判斷:疫情可能會阻滯進程,但全年“前低后高”趨勢不變。

    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產業

      中聯重科智能高機板塊是業績增長較快的板塊之一,營收規模由2020年收入7~8億元增長到2021年30億元以上,漲幅達到300%,已實現產品型譜4-68米的全覆蓋,成為國內型號最全的高空設備廠商。

      記者跟隨中聯重科智能高機副總經理王建來到剪叉式高機車間,生產線上布滿了焊接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RGV(有軌制導車輛)、空中EMS輸送線等設備,生產工序以自動智能為主。

      王建向記者透露,因為高機是近年銷售增速最快的工程機械品種,海內外市場同時爆發,導致目前產能嚴重不足,“我們正在通過人員招聘和技改投入增加產能”。

      王建介紹,目前這個車間采用一班制,正在進行一些調整,4月份產能將在現有基礎上增長70%。產銷兩旺之下,王建表示,今年的目標產值要比去年翻一番。

      記者看到,工廠的東北角堆滿已經打包好的剪叉式高機,王建低頭看了看包裝上標簽說,這都是銷往巴西的產品。目前,中聯重科智能高機的海外訂單已達4億多元。

      國內市場方面,王建說,華南、華東市場持續擴張,西北區域,尤其是新疆等地開年以來對高機需求大增,一季度訂單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走到廠房門外,一輛輛等待產品裝車的物流卡車,已經排到了園區門口。因為國內外市場需求大增,物流不得不日夜轉運。王建說,這條生產線將很快遷往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同時新增兩條產線,“這樣,產能的問題就可解決了”。

      據業內分析,中聯重科智能高機2022年隨著銷售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預計成本還會出現大幅下降,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當前,高機市場空間快速增長,公司將繼續在智能化投入、新品推出、降本和電動化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在獲得較好毛利率與凈利率的情況下,實現市場地位的突破。

     

    三一重工18號廠房

      記者來到三一重工位于長沙經開區的18號廠房。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者通過多道疫情防檢程序才來到廠房門口,18號廠房是打通兩個老廠房建設而成。長約1000米、寬約100米的廠房,各道工序南北向平行排列,除了部分裝配工位,其余產線工人并不多。在工廠的柔性生產島內,100多臺機器人精準、有序地運行。

      三一重工董秘辦主任崔景魁向記者介紹,在數字化加持下,這個工廠實現了從一塊鋼板進來到一臺整車出去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下線一輛泵車只要45分鐘。

      記者在智能屏上看到,入網設備總數為78.5萬臺,當日實時在線設備數量24.99萬臺。“相較于去年年底,現在車間已經忙碌起來。3月產能相對1月份大幅提升。”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但現在肯定不是生產最高峰狀態,去年最高月產達到將近800臺。

     

    基建拉動 全年“前低后高”

      工程機械下游主要是基建、房地產、礦山等,需求占比分別為45%、 20%、20%。從短期邏輯來看,工程機械受基建投資的影響最大。

      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預測,2022年也許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比較好的一年,“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將是非常重大的機遇。”

      再加上今年GDP增長的目標是5.5%,受訪企業人士普遍認為,全年“穩增長”的政策已經非常清晰。

      那么,對企業而言,“適度超前的基建投資”啟動進度如何,又將何時傳導至工程機械行業?

      中聯重科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2022年GDP5.5%增長目標,反映國家穩增長的決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將發力,房地產行業有望回歸良性循環發展軌道,因疫情導致的停工在疫情緩解后,項目開工將進入建設高峰期,預計二季度迎來行業銷售旺季。總體上來說,2022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整體將呈現“前低后高”態勢。

      “開年以來開工率每周節節高升,甚至好于去年”,三一重工董秘也表示,目前挖掘機的開工率已經高于70%。

      但是,由于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反復,部分區域因為防疫政策趨嚴,導致開工率有所下降。多位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如2020年一樣,基建投資拉動起來的需求,疫情只能將其延后,而不會消失,這也是行業全年“前低后高”走勢的底層邏輯。

      “總的來說,目前基建開工數據與適度超前的政策相匹配”,三一重工董秘說,行業熱度正在升溫,“一鍋水已經在燒了”。

      回看2020年行業曲線,疫情在3月份得到控制后,工程機械設備補償性需求釋放,國家基建投資持續加碼,全年行業增速達到30%,成為工程機械行業“大年”。

      徐工機械人士向記者表示,重大項目投資清單公布之后,還要經歷項目規劃、資金籌措等階段,“只有進入招投標環節才會購買工程機械,目前還看不出基建投資對銷售有太大的拉動作用。”

      考慮受疫情防控影響,三一重工董秘認為,上述傳導的時間需要大概1個月到1個季度之間,如果開工率繼續上升的話,最快第二季度工程機械會逐步進入銷售旺季。

      “今年總體我們感覺行業景氣度還行”,徐工機械上述人士介紹,今年公司銷售可能會出現結構性變化:目前挖掘機、攪拌車、起重機械銷售情況一般,但起重機械、壓實機械、路面機械、消防機械的銷售增長還不錯,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高空作業平臺業務每年都實現了翻番增長,“再加上出口情況大幅改善,我們認為今年銷售增長可以預期。”

      中聯重科在傳統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筑起重機械等領域,把控效益和規模的動態平衡,鞏固提升市場占有率。目前,混凝土機械長臂架泵車、車載泵、攪拌站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一,攪拌車居行業前三;工程起重機械銷售規模引領行業增長,市場份額持續保持“數一數二”;其中30噸及以上汽車起重機、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同時,建筑起重機械銷售額創歷史新高,銷售規模穩居全球第一。

      中聯重科表示,公司相關多元化發展有效對沖工程機械需求波動影響。農機產業加速提質升級農業機械在“夯基、聚焦、突破、智贏”的經營方針指導下,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小麥機、烘干機、旋耕機、打捆機、拋秧機國內市場份額保持行業前列。

      此外,中聯重科新材料產業堅持以技術引領市場,以當前客戶需求結合未來新材布局為導向,持續發力干混砂漿站核心件技術創新,布局全面鋪開干混砂漿設備業務實現持續穩步增長,市場份額穩居國內市場第一梯隊,為支撐新材料業務擴張提前蓄能。

     

    海外市場競爭力增強值得期待

      海外市場是工程機械行業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結構性亮點。數據顯示,去年挖掘機出口銷量6.84萬臺,同比增長97%。今年開年,相比內銷,出口仍保持高增長態勢。

      “1~2月份的出口數據超預期。”三一重工董秘說,更好的現象是,今年國際出口毛利率已經高于國內,“這說明出口工程機械競爭力大幅增加,并開始進軍全球中高端市場。”

      徐工機械今年出口業務表現同樣優秀。在此之前,徐工機械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一帶一路”國家,如今出口業務也出現了新變化,歐美市場銷售增長成為新的看點。

      去年10月19日,徐工機械公告,擬出資9900萬美元設立徐工美國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美國是工程機械銷售額最大的市場,也是徐工志在必得的市場。”

      “歐美國家也在大力搞基建,”徐工機械人士強調說,目前公司圍繞開拓美國市場做了很多工作,“現在我們也拿到了一些訂單,未來兩三年我們都覺得歐美是不錯的市場。”

      中聯重科海外“本土化”戰略成效顯著,公司加速推進海外業務地面部隊和航空港的建設,構建基于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的海外業務體系,已完成17個重點國家本地化業務和運營體系建設,為海外業務快速突破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021年,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出口土耳其ZCC32000(2000噸)產品,創我國出口海外最大噸位起重機新紀錄。

      近年工程機械行業國際化進程加速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國內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固,海外的市場拓展空間較大;二是,全球主要國家大多因為疫情推出了刺激政策,增加了海外市場需求;三是中國的工程機械具備良好成本優勢,品牌也逐步得到全球市場認可,產品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那么海外市場能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嗎?向文波認為,“工程機械企業可以通過國際化對沖國內市場周期性調整的影響。”

      三一重工董秘也表示,海外市場在這一輪經濟周期里面起到了比較好的“托底效應”,也是公司未來計劃深耕的區域,“但當行業周期往上走的時候,因為需求總量龐大,國內仍然會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

     

    結  語

      工程機械行業從銷量來看,2022年前兩月都出現了同比下降,尤其是國內銷量表現更為明顯。挖掘機1~2月共銷售4萬臺,同比下降16.3%,其中國內銷售2.53萬臺,同比下降37.6%。裝載機前兩月銷售1.65萬臺,同比下降0.49%;國內銷量9786臺,同比下降18.3%;出口銷量6694臺同比增長46.2%。

      從年初以來的月度數據來看,工程機械行業表現難言搶眼。主要原因是2021年第一季度增速太好,導致今年同比銷量下滑。從近2個月的數據看,比去年底預計的情況已經出現改善。

      一方面,銷量下滑和作業量上升并存,但行業需求邊際改善預期整體升溫;另一方面,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進度也被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存在稍稍延期的可能,疊加提振工程機械產品需求存在滯后性,有被采訪者認為,機械行業依然處在下行期。

      這折射出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之痛,倒逼頭部企業打開熨平周期的“戰略工具箱”,向電動化、國際化或多元化尋求增量。如何打破周期魔咒,將拷問所有工程機械參與者的智慧。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需求,市場,銷售,行業,工程,增長,海外,工程機械,機械,出口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