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起重機形勢嚴峻 預測谷底為時尚早
發布時間:2022-07-31 18:25
“2022年上半年,行業塔機和升降機銷售臺數約2.1萬臺,銷售額106億元,行業整體下降約55%。”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建筑起重機械分會喻樂康會長,在2022年度中期理事會暨市場發展論壇做《新時代新發展新機遇》主題報告時指出:“今年前5月中國塔機出口789臺1.5億美元,出口數量同比增長21.4%。”
2022年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下滑,但出口增幅較大。例如挖掘機銷量同比下降36.1%,出口同比增幅72.2%。然而,建筑起重機械相比挖掘機整體下滑幅度更大,出口增幅則是不及挖掘機,業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建筑起重機械應用領域更多集中在房地產領域,在能源、交通等基建領域相對占比不高。
盡管地產政策進一步寬松,“穩地產”信號明確,但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仍沒有改善,房企投資端仍然較弱,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以及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繼續下滑,改善可能十分有限,進而影響建筑起重機械市場預期和采購動能。
相比工程機械“下半年市場有望企穩回升,行業運行將逐步改善”的總體判斷,建筑起重機械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喻樂康會長代表會長單位中聯重科發言時也明確表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行業還有繼續下降的風險,從數據來看,目前還遠未達到2016年的低谷水平。
除了行業整體下滑明顯之外,2022年建筑起重機械行業還呈現出市場集中度提升,洗牌趨勢凸顯,塔機呈現大型化高端化發展態勢。
“房地產企業、建筑企業、租賃企業、設備生產廠家會在這一輪淘洗過程中進行重新洗牌,房產、建筑企業會減少,同樣,設備生產制造廠家也會越來越少,品牌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從長期發展來看,市場仍然向好。”建筑起重機械骨干企業大漢科技董事長康與宙在近期企業活動期間表示。
低水平投資造成的產能過剩和畸形價格競爭是各個行業普遍存在的狀況,建筑起重機械行業也不例外。三家工程機械龍頭——中聯重科、徐工、三一,在建筑起重機械領域產能規模已經達到350億元,全行業產能達到700億元,大大超出需求的多余產能如何化解,是行業必須思考面對的課題。
“國內塔機行業抗周期性能力弱,隨著海外市場增長和塔機大型化發展,行業企業應該從’達到高端品質,贏得高端市場’入手,堅持技術創新,堅持降本增效,堅持數字化驅動,踐行綠色制造,不斷研發新工藝、新技術。”徐工建機總經理夏泳泳在論壇主題發言時表示。
近幾年,徐工塔機持續加大超大塔研發力度,推動超大塔制造工藝、技術創新、型譜完善等,持續豐富的超大塔家族產品批量發往各大重點工程,為超級工程賦能。
寶灣南海產業園項目是國內在建層數最多、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裝配式物流倉庫。中建四局和敏達器械設備安裝(深圳)有限公司在施工中采用徐工XGT1350-64S、XGT600-25S大型塔機代替了傳統的履帶吊,每根預制梁從地面到上梁安裝完成只需7分鐘,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兼顧安全性和便捷性。
中聯重科全新一代R代塔機在設計制造的時候,就將塔機30年壽命作為標準,依靠產品性能和安全性,步入市場頂流。近期,R代塔機密集簽單近10億元,產品賣到了北京、山西、重慶、湖南、廣東、浙江、山東、江蘇、新疆、湖北、上海等多個省市,在市場上掀起一股極光綠的風潮。
塔機共享基地,是中聯重科以“綠色環保、生態循環、資源共享”為理念推動行業變革發展開創的新模式。今年6月份,首個共享基地在廣州投入使用,由中聯重科投資布局,利用內外部資源,以租賃方式為需求方提供便捷的租賃服務及培訓服務等。在提高收益的同時,還可減少加高節的閑置率,提高標準節使用效率。引領塔機租賃行業由資產服務型朝資產管理型及服務管理型轉變,實現輕資產化運營。
大漢科技在推進央企、國企品牌目錄準入方面碩果累累,中建系統、中交系統、上海建工、北京城建等施工企業品牌目錄的進入,解決了租賃商購置大漢科技品牌的后顧之憂,通過舉辦全國范圍塔機大賽以及省市級比賽也推進了大漢科技品牌建設。
不難看出,2022年下半年建筑起重機械市場仍不容樂觀,周期行業何時能夠觸底回升仍需觀望,甚至有租賃行業資深人士悲觀預計漫漫熊途談底部為時尚早,塔機租賃至少30個月之后,而制造領域則是要更為延后。
適應市場的變化,依托精細化管理、數字化轉型和高端特種工程定制設備租賃服務實力,建筑起重機械上下游產業鏈才能夠攜手同行,在周期中構建價值服務,助推建筑起重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休魚)
相關下載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第三屆中非博覽會在長沙開幕,中聯重科“有朋自遠方來”
2023-06-30
中鐵裝備亮相(首屆)廣州大灣區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