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2025年國際化占比超40% 徐工新掌門宣告國際化大格局


    發布時間:2023-01-12 11:28


    工程機械全球巨頭海外收入占比普遍在50%以上,2021年卡特彼勒海外營收占比56.86%,創近6年新高,日本小松海外收入為1379億元,海外收入占比更是高達86%。而我國工程機械主流企業主要市場是在國內,海外市場開拓仍在爬坡階段,國際化收入占比平均在20%左右。徐工在海外市場加速擴張,不由得讓人感觸到工程機械全球化藍圖的新活力、新魅力。


    徐工機械2020年國際化收入占比8%,這一指標在國內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中并不突出,相比國際巨頭動輒50%以上的國際化收入占比,更是相差甚遠。然而,2021年徐工機械國際化收入占比這一數據實現翻番達到15%(國際化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112%)。

    2022年盡管還沒有正式公開發布數據,但完成重組整體上市的徐工機械已經發出聲音,營業收入連續三年超千億,海外市場大幅增長,1-11月國際化收入同比增長超70%,國際化收入占比近30%。

    2023新年伊始,成套徐工混凝土機械浩浩蕩蕩發往歐洲、亞太、西亞等地區;總價值超億元的數十臺徐工履帶起重機整齊列隊,批量發車海外;挖掘機械是徐工的“新拳頭”產品,2022年成為徐工出口第一大產品品類,1月9日,百臺挖掘機出口遠航,吹響了2023年徐工沖鋒海外市場的號角......

    “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際化占比超過40%。”作為徐工的新一代掌門人,徐工集團、徐工機械董事長、黨委書記楊東升在2022“一帶一路”工商領袖論壇期間,再度向業界彰顯了徐工國際化主戰略的大格局。

    工程機械作為充分競爭的行業,徐工作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代表,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踏上了國際化征程,經過30多年的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艱難曲折但又堅定不移的國際化道路,實現了從貿易出口到技術、資本、品牌、人才的出海,形成了產品出口、海外建廠,跨國并購和全球協同研發“四位一體”的國際化發展模式。

      

    11次參與德國慕尼黑寶馬展,是30余年徐工國際化不斷探索、發展的縮影。從1992年展出的幾張產品圖片,到2013年11款常規展品,再到如今引領行業的多個系列產品與核心零部件,其中的大跨越展示了徐工全球研發能力和豐碩成果。

    回想10年前,徐工海外營銷渠道還很單一,更多的是依靠不確定的海外市場機遇,業務人員多以行銷方式進行產品推廣。10年后的今天,徐工已在全球已擁有30個海外分子公司、40個海外辦事處、40個大型備件中心和300余家經銷商,構建形成了涵蓋2000余個服務終端、5000余名營銷服務人員,輻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龐大高效營銷服務網絡。

    10年來,徐工以多種渠道進行海外投資,主要通過跨國并購、綠地建廠、合資KD組裝廠、建立分子公司等資本融入,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結合,將人員、資本和技術在國外落地扎根、開花結果,“海外朋友圈”不斷擴大,“一帶一路”越走越寬。

    如今,徐工的國際化,已經從單一的國際貿易,向整合全球產業價值鏈為目標,將徐工品牌在海外落地扎根開花結果。

    回看徐工的國際化道路,正是我國工程機械發展的縮影,從最初的技術換市場到如今成長為高端裝備優勢產業,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東風,給中國工程機械帶來發展機遇和世界眼光,開始立足全球擁抱世界,在一輪輪對標學習中補短提能,通過由技術換市場,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提升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特別是過去十年,中國工程機械產業一直處于一輪猛烈的產品技術和市場爆發期,品牌影響力、國際化程度、科技和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工程機械銷量,連續兩年排名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國家,工程機械已經淬煉成長為高端裝備優勢產業之一。


    2022年12月2日彭博社發表了一篇題為《CEOs Will Have to Reckon With Chinese Machines》的文章,文中表示:來自中國的挖掘機和挖掘機制造商正在提升其全球形象與知名度,像卡特彼勒這樣的公司應該為此感到擔憂了。

    卡特彼勒應該感到擔憂的原因在于,中國的工程機械企業正在撼動這家被視為經濟風向標公司的主導地位。

    隨著房地產行業萎靡不振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中國的工程機械制造商正在尋找新的市場。他們出口大量的挖掘機,蠶食其他全球頂級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2022年多數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海外銷售大幅增長,個別企業較2021年同比增速甚至高達至54%。


    “出口的高速增長是工程機械企業的競爭力與服務能力提升、業務覆蓋范圍擴大、用戶滲透加深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目前來看,國際市場還有很多空間有待開拓,既包括現有市場存量換新,也有由產品升級、工藝革新帶來的新增應用領域。”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瑩建議,今后要更多體現行業合力,企業之間要協同配合,在海外相互支撐,暢通產業鏈各個環節,共同維護良好的競爭環境。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繼續深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進更多細節。未來,隨著研發制造、產業鏈協同上的提升,中國企業有能力在國際市場做得更好。

    (責任編輯:休魚)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