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工信部回應熱點問題
發布時間:2023-03-02 09:22
來源: 中國工業報
“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支撐,是構建大國競爭優勢的迫切需要,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們將堅守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鞏固完整產業體系優勢,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通過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3月1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會上介紹“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有關情況。
新聞發布會主席臺(劉健 攝)
▌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
金壯龍介紹,工業體系更加健全。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工業規模進一步壯大。202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了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到了33.2%,工業起到了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制造業規模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業企業入圍了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我們培育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了7萬多家。”金壯龍介紹。
■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5.5%,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1.8%。新能源汽車、光伏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成效明顯,培育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 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我國移動通信實現了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跨越發展,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7%。2022年軟件業收入超過10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240個。
■ 重點領域創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等領域捷報頻傳,C919飛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首臺國產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點火成功,“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并網運行。
■ “當前,新型工業化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我國處于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金壯龍表示,接下來,將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二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四是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五是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六是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工信部將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優,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構建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領域。我國已形成了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制造業體系。
“我們將堅守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鞏固完整產業體系優勢,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通過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金壯龍表示,將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工信部將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工藝現代化、產品高端化。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效益。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落實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鼓勵采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推動重點行業加快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 鞏固延伸優勢產業。我國高鐵、船舶、電力裝備、工程機械、通信設備等領域已經形成特色優勢,個人計算機、手機、家用電器、太陽能電池板等一批重要產品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工信部將統籌資源,大力實施兩個工程,一個是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另一個是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鞏固提升全產業鏈優勢,打造一批中國制造名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另外,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聚焦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光電子信息、能源電力裝備、紡織服裝等重點領域,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工信部將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不斷豐富和拓展新的應用場景。擴大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在新興產業領域的建設布局。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推動物聯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實現引領發展的重要抓手。工信部將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工信部也鼓勵地方先行先試,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總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立足國內大循環,也要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將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中外企業發展先進制造業提供服務和保障。”金壯龍表示。
▌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近年來,我國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中央到地方都作出一系列重要舉措。近年來,專精特新企業受到市場的追捧,這些企業目前的發展怎么樣?下一步工信部有哪些創新舉措來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
“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足以凸顯搞好中小企業工作的重要性。”金壯龍表示,我國對中小企業很重視,中小企業對改善民生、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力量。今年,將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力爭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超過8萬家。
金壯龍表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各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紓困幫扶措施。據統計,2022年,我國為小微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了1.7萬億元,開展了一系列中小企業服務活動,新培育了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74家。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幫助中小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實現平穩健康發展。2022年,我國平均每天新設企業2.38萬戶,中小微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5200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經營收入超過了80萬億元。特別可喜的是,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亮點。
“全國已經培育了7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去年全年新上市的企業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了59%,累計已經有130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業總數的27%。這些企業在工業基礎領域深耕細作,充分體現出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特點。”金壯龍表示。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幫扶和發展并舉,強化政策惠企、服務助企、環境活企、創新強企,全力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金壯龍表示,工信部將重點在五個方面做好工作:
■ 優化發展環境。全面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深入貫徹《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促進各項惠企政策落地見效,為廣大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 加大培育力度。發展還是硬道理,工信部將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力爭今年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超過8萬家。加強政策引導和資源統籌,計劃培育1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揮大企業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 健全服務體系。服務很重要,政府還要更多為中小企業服務。今年準備出臺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意見;進一步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繼續開展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發揮好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作用,讓更多優質服務直達中小企業。
■ 推動產融合作。工信部將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快上市。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 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辦好中小企業博覽會,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幫助中小企業用好全球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專精,中小企業,企業,發展,制造業,加快,培育,新型工業化,中國式現代化,機械品牌
相關下載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第三屆中非博覽會在長沙開幕,中聯重科“有朋自遠方來”
2023-06-30
中鐵裝備亮相(首屆)廣州大灣區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