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徐工超級起重機加快科技自立自強


    發布時間:2023-03-13 09:19

    來源: 徐工集團XCMG

    ▌“今天的代表通道,你接受記者采訪了吧?”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當天,在江蘇代表團審議中,全國人大代表、徐工機械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就坐在習近平總書記對面,剛一開口,總書記就認出了他。

    五年多前,總書記在江蘇徐州考察時,第一站就來到徐工集團,對徐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了單增海代表匯報的徐工新成績單,習近平總書記感慨:“我國的制造業門類非常齊全,現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過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質量發展就要體現在這里。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

    布局“國之重器”,破局“卡脖子”難題,為塑造經濟發展新格局不斷謀勢、蓄勢、聚勢,正是徐工集團近年來的真實寫照。

     

    “全球第一吊”  大國重器擦亮中國制造名片


    近日,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生態小鎮綜合能源服務項目配套10萬千瓦風電項目上,去年新晉的“全球第一吊”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將金黃色的鋼鐵巨臂伸向高空,完成容量6.25MW,高126m,重127t的風機吊裝,完美上演東北吊裝首秀!

    現如今,作為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優勢主導產業之一,風電設備制造正朝著“更高、更重、更大”方向發展,而起升重量更大、起升高度更高、重載轉場更高效、技術保障更安全的起重安裝設備,則成為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的必要保障。

    縱觀近年來風生水起的風電行業,風機吊裝高度、重量都不斷提升,洞悉這一市場需求和潛力,此次在風電場上大施拳腳的2600噸超級起重機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作為全球第一款10軸底盤的設備,XCA2600的車身比市場上類似級別的產品足足低了500mm,最小離地間隙則比其高了200mm。“一高一低”極致表現,是徐工加快自主創新成果的展現,在應用領域最大程度保障了車輛在風電場內的馳騁,既能與“粗砂礫石”博弈,又能與“溝壑坑溝”抗衡,通過性能地表最強。

    “全球第一吊”總體設計師李長青表示:

    “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能夠實現160m高度,吊重173t的極限工況,可覆蓋我國各省市90%以上的陸上風機安裝,將超大型陸上風機安裝的效率提高了30%-50%,為十四五期間風電裝機目標的實現,持續輸出大國重器之力。”

     

    ▌中國聲量 引領爆款千噸級新風潮


    來自市場最前端的訴求,驅動中國超大型起重機行業的技術革新陡然加快。特別是在總書記2017年12月視察徐工以來,徐工起重機械按照“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握技術話語權“的殷殷囑托,“市場、研發團隊雙雙前移”,花費大量時間精準對接用戶需求;每年高達數億元的超級起重機研發、技改費用投入;在“更高更大更快”的探索上,持續加大“安全”砝碼。

    身處起重機領域許久,徐工向來擅長打造爆款車型,如今這種傳統被延續到“超大噸位”產品譜系上。自千噸級起重機面市以來,徐工就一直穩坐該領域“王者”之位,市場銷量遙遙領先。

    隨著2600噸起重機的推出,徐工在超大型設備領域領先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上市即爆品”的2600“雙王炸”已經成為了國內外市場的“新寵”,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引領超大型設備風電建設風潮。

    含金量頗高的成績單背后,是徐工打造的自立自強科技創新體系,和“買得放心,用著省心”的用戶口碑。最廣為流傳的一個例子是,起重機在開發過程中,僅大臂強度測試就超過幾十萬次,這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相當嚴苛的。

    從1200噸、1600噸,到2000噸、2600噸,徐工讓“世界第一吊”的紀錄不斷刷新,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一舉獲得國家工業領域最高獎——中國工業大獎。

    如今,“徐工金”不斷在海內外市場投射出耀眼光芒,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向高端的代表。在全球起重機領域,以千噸級起重機為起點,徐工在高空性能、重載轉場、安全控制、精準操控等核心技術上,喊出“中國聲量”,引領創新趨勢。

     

    ▌自主創新 關鍵技術增強中國制造底氣


    習近平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把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強烈訴求,驅動徐工技術革新的速度陡然加快。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視察徐工以來,徐工按照“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握技術話語權“的殷殷囑托,市場、研發團隊雙雙前移,花費大量時間精準對接用戶需求。每年以高達數億元的超級起重機研發、技改費用投入,在“更高更大更快”的探索上,持續加大“自主創新”砝碼。

    徐工起重機械率先建立“科技智能、綠色節能、品質效能、超高性能”的全新G一代技術平臺,逐一突破智能化、節能技術、人性化、輕量化等關鍵技術,以原創技術來推動產業進步,在此基礎上開發的8-2600噸系列產品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持續引領產業發展,兩次摘得中國專利領域最高榮譽——中國專利金獎。

    目前,徐工起重機械擁有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531件,在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地區授權海外專利44件,專利技術實施運用率95%以上。其中,雙缸頭單缸插銷伸縮臂、風電組合臂架、可變超起、大載荷獨立懸架等超大噸位主要關鍵技術均為徐工首創。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出臺,為產業數字化注入“強心劑”。近年來,徐工重型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智改數轉步穩蹄疾。

    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徐工起重機械建成行業首個5G智慧工業園區和5G全價值鏈智能工廠,打造15個業務環節44個典型應用場景,建立由10條智能產線組成的4個智能車間,關鍵設備數控化率100%,設備綜合利用率提升53%,研發周期縮短32.6%,生產效率提升39.1%,運營成本下降21.4%,整體質量水平達到4σ。

    先后被評為全國智能制造標桿、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全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是行業內首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達到四級水平的企業。

    在徐工起重機械生產廠區內,通過5G技術的賦能和大數據的運用,“萬物互聯”得以實現,設備、產品車、物流車、生產環節中的各種物料、當前的庫存狀態……所有表現一覽無余,工廠少人化、自動化的程度越來越高。

    誠如在2023年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單增海代表所言:“超級移動式起重機被認為是工程機械中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我們團隊的200多位專家、100多位高級技師,十年磨一劍,攻克了7大關鍵核心技術,完全形成了千噸級起重機自主研制的能力。”

    毋庸置疑,在全球起重機領域,徐工早已從并跑者成長為了領跑者。面對未來,極具先發優勢和底氣的徐工重型給自己定下了清晰的目標: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敢闖敢干善作善為,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奮力攀登全球產業珠峰,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科技,起重機,技術,發展,領域,制造,設備,十四屆,全球第一吊,XCA2600,中國工業大獎,徐工金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