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中國紀檢監察報》整版報道徐工:中國造“全球第一吊”


    發布時間:2023-03-21 08:43

    來源: 徐工集團XCMG

    今天,3月20日《中國紀檢監察報》整版推出《中國造“全球第一吊”》,報道徐工集團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一必由之路,以領先全球的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展現“中國制造”風采,彰顯“中國力量”。

    蔚藍的天空下,吉林省松原市前郭查干湖生態小鎮綜合能源服務項目配套10萬千瓦風電項目現場,金黃色的鋼鐵巨臂輕輕一抓,穩穩地伸向高空,高126米、重127噸、容量6.25兆瓦的風機很快吊裝到位。

    行駛狀態下的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

    這是去年新晉的“全球第一吊”,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噸位起重機——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近日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吊裝首秀。

    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工程施工中,徐工超大噸位起重機一次次刷新紀錄、突破極限,持續擦亮“中國制造”名片。

    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總體設計師李長青在操控室內查看吊裝數據

    自從2010年徐工800噸、1000噸、1200噸全地面起重機面世以來,徐工憑借高質量發展的自主創新之路,以不斷突破的超大噸位起重機產品,打破國際壁壘、填補行業空白。

    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憑什么能領先全球?其研發、制造過程中,突破了哪些關鍵技術?讓我們走近“全球第一吊”。

    擁有復雜立體結構的“超級魚竿”,能一次輕松吊裝一百輛家用汽車的重量

    超級移動式起重機,被認為是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被譽為世界工程機械技術“珠峰之巔”。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徐工機械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說:“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乘坐過的全地面起重機,如今通過技術升級,各項關鍵指標已達全球領先,整機國產化率也由原來的71%提升到100%,所有關鍵零部件均實現了中國制造。我們團隊的200多位專家、100多位高級技師,十年磨一劍,攻克了七大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千噸級起重機自主研制。”

    2022年9月29日,“全球第一吊”批量發車

    布局“國之重器”,破局“卡脖子”難題。近年來,徐工不斷深耕超大噸位起重機技術創新,用挑戰極限的硬核實力摘下一代代超級起重機的桂冠,從1200噸、1600噸,到2000噸、2600噸,不斷刷新“全球第一吊”紀錄。

    已經保有一代代紀錄,為何還要研發被國外企業視為“不可能實現”的2600噸級起重機?

    “起初出自用戶的一個要求。”徐工重型總經理助理、技術總監丁宏剛說:“做一款吊裝高度更高、重量更大,同時也更穩,但又不能損失任何通過性的設備,這既是現實應用的需求,更是出于挑戰極限、自我施壓、不斷創新的內在追求。”

    聽上去簡單,但在已經極其龐大的機身上,每增加一點吊裝高度,都是對產品綜合技術實力的巨大挑戰。

    徐工破題的關鍵是諸多全球首創技術。“高性能柔性臂架技術”,便是其中的典型。

    為應對更高的風機吊裝高度、更大的吊裝重量,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的臂架被設計成一個擁有復雜立體結構的“超級魚竿”。在數十年經驗和技術的累積下,徐工憑借“高性能柔性臂架技術”“超起技術”等核心技術,自主開發了“超起一鍵定長張緊”“臂架形態主動控制”等功能。

    其中,“高性能柔性臂架技術”再次突破,最大限度解決了高空起重性能衰減,以及大尺寸風機吊裝鉤下空間不足引發的安全隱患問題。“超起技術”可持續優化操作體驗與作業安全性,在成熟的“超起一鍵張緊操作、定長張緊”基礎上新研發的“臂架形態主動控制”“吊裝風險預測”,能保證操作更快捷、更安全。

    這些技術使得“超級魚竿”能夠輕松承擔目前全球最高、最重風機的吊裝。

    2022年9月2日,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橫空出世,再次拉高了全球最大噸位起重機的門檻,并全面提升了大型陸上風機的安裝效率,實現更安全、更快捷、更精準、更高效。

    2022年11月,在三峽新能源山東昌邑柳疃50兆瓦風電項目現場,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首次完成了陸上最大風力發電機組的安裝。

    “這次吊裝,單個部件最重達171噸,相當于100多輛家用汽車加起來的重量。”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總體設計師李長青介紹,這次安裝實現了作業效率和起重性能的新突破,標志著中國繼續保持著全球噸位最大、吊裝能力最強的全地面起重機研發紀錄。

    2022年11月14日,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在三峽新能源山東昌邑柳疃50兆瓦風電項目現場,
    首次完成陸上最大風力發電機組的安裝。 

    全球首創的“孿生組合”,可通過更狹窄、起伏的山地,能適應更泥濘、復雜的路面要將2600噸級起重機這樣的“龐然大物”從圖紙變為實物,需要上千名工人協同努力,孟維就是其中之一。

    孟維,徐工重型的數控加工技能工藝師,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2600噸級起重機的關鍵零部件,均出自孟維及其團隊之手。

    當吊起2600噸級的物體時,產生的巨大拉力,實際維系在起重機超起轉接結構上。然而,根據設計圖紙生產出的第一批產品,在極限試驗中卻屢次發生斷裂。

    孟維臨危受命,擔負起超起轉接結構攻關難題。在經過數十次失敗后,孟維發現了關鍵問題出在承重部件的一個異形螺紋上。“精度沒有達到要求,螺紋就發生斷裂了。”孟維說。

    “原先的超起轉接結構承載能力在2000噸級時已達到極限。這種加工精度,對全球制造企業而言都是個巨大難題。”他沉下心來,為異形螺紋專門研制了一套專用刀具,一點一點拼出了新的超起轉接結構。經測試,完全符合2600噸級起重機的需求。如今,由孟維加工出來的超起轉接結構,已經廣泛應用于徐工千噸級超大噸位起重機,成為“全球第一吊”完美運轉的關鍵性保障。

    新晉的“全球第一吊”并不是一款產品,而是“雙胞胎”。

    徐工以全球首創的“數字化孿生”模式,顛覆性地推出了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2600噸伸縮臂履帶起重機這對“上車吊裝性能一樣,下車2小時即可自由切換”的“雙打組合”。在173噸吊重下,它們的吊裝高度均可達到160米。

    風電吊裝的場地,可能會是在平原,也可能會是在山地、戈壁甚至海邊,往往點位之間距離遙遠,地形情況復雜多變,轉場路上風云莫測。面對復雜的場景、惡劣的路況,如何保證更高承載能力、更佳行駛性能、更高轉場效率,同時又保證安全?

    在注重高賦能產品功能性和實用性的基礎上,徐工細分不同施工環境、施工場景,為超大型風機安裝量身打造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作為全球首個配備10軸底盤的設備,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車身壓得更低,最小離地間隙更大,最大程度保障了車輛在風電場內遇到低空輸電線或溝壑坑坎時,都能安全順利通過。

    它不僅車身緊湊,而且擁有3.5米更寬大的底盤,加上專利的獨立懸掛系統和斷開式車橋,有力提升了側傾穩定性。它轉臺轉場時可以攜帶5節主臂、轉臺、支腿,總重317噸,最高車速可達每小時10公里,最大爬坡度20%,可以通過更狹窄、起伏的山地。

    徐工2600噸伸縮臂履帶起重機的窄軌履帶底盤,帶來了更好的承載能力和行駛性能。它轉臺轉場時能攜帶6節主臂、超起、支腿等,總重達457噸。爬坡度可達30%,行駛速度每小時2公里,能適應更泥濘、復雜的路面。

    占領世界吊裝制高點,為實現“十四五”風電裝機目標貢獻徐工力量

    作為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優勢主導產業之一,我國風電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風電設備制造正朝著“更高、更重、更大”大型化方向發展,風機安裝和維保領域,都對起重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吊裝重量更大、吊裝高度更高、重載轉場更高效、技術保障更安全的起重安裝設備,成為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的必要保障。

    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邁向“3060”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下,“全球移動式起重機”第一,有著80年歷史底蘊的徐工,勇扛“制造強國、重器報國”的使命擔當。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的殷殷囑托,徐工將“市場、研發團隊雙雙前移”,精準對接應用需求,為超級起重機研發、技改投入巨額資金,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之上,不斷探索“更高、更大、更快、更強”。

    在全球起重機領域,徐工早已從跟隨者成長為領跑者。圍繞千噸級以上全地面起重機產品,徐工開展了一系列自主研發攻關,在高空性能、重載轉場、安全控制、精準操控等核心技術上,引領創新趨勢。

    同時,徐工堅持以智能制造、精工制造,嚴格保證產品質量。在起重機的研發過程中,僅大臂強度測試就超過幾十萬次。千錘百煉,打造了“技術領先、用不毀”的產品硬實力,贏得了讓用戶“放心、省心”的口碑。

    目前,徐工不僅成功實現了相關產品替代進口,還持續領跑全球,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款全球吊載能力最強的輪式起重機產品下線。自千噸級起重機面市以來,徐工的市場保有量一直穩居首位。隨著2600噸級起重機的推出,徐工在超大型設備領域領先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并有力推動超大型設備風電建設。

    風電吊裝,是2600噸級起重機展示“中國制造”風采,彰顯“中國力量”的主要舞臺。

    在吉林松原的吊裝現場,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僅用21分鐘,就將風機機艙成功吊裝完畢。3天一臺風機的高效安裝,極大提高了該風電場的建設效率。吊裝期間恰逢東北的雨季與風季,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依然發揮穩定。 

    現場吊裝負責人高經理表示:“我們這次需要吊裝8臺風機,得益于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優秀的吊裝效率、抗風能力和轉場能力,3月中下旬就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吊裝完成得相當漂亮!保障了我們的收入和設備的投入產出。”現場施工人員對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給予極高評價。

    “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能夠實現160米高度吊重173噸的極限工況,可覆蓋我國各省市90%以上的陸上風機安裝,將超大型陸上風機安裝的效率提高30%—50%。”李長青說,作為全球起重機領域革命性的創新成果,“全球第一吊”將為“十四五”期間風電裝機目標的實現,持續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起重機,吊裝,2600噸,地面,風機,制造,安裝,中國力量,全球第一吊,中國制造,工程機械品牌網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