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的“危”與“機”
發布時間:2023-06-16 11:26
來源: 原創
作者: 李佳洛
2022年全球前50強工程機械制造商銷售榜單顯示,中國軍團銷售額占比為17.9%,可謂下滑嚴重。回看2022年行業形勢,與全球列強的強勢復蘇相比,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處于連降狀態,絕大多數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大幅下降,2023年一季度國內工程機械銷售仍然被籠罩在烏云之下。
市場就像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已經悄悄出現了,現在這個局面,危難與機遇并存!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下有哪些中國工程機械的“危”與“機”。
危險
01 行業周期性下滑
放眼整個行業,近兩年都處于下滑階段,行業內無論是制造商還是代理商以及終端客戶都為“周期陰云”所籠罩。
據工程機械協會數據,自2004年以來,工程機械經歷了兩次高峰期,2021年下半年行業再次進入下行階段。2004年-2011年,在四萬億投資+環保政策驅動下,行業逐年增長;2011年-2015年,宏觀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上一輪增長周期透支,行業陷入低迷期;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復蘇以及老舊設備迎來新需求,行業迎來正增長期。而從2021年下半年達到頂峰至今,由于下游投資低迷,行業下行并筑底。以有“基建晴雨表”之稱的挖掘機為例,其銷量直接從2021年的34萬臺下降至2022年的26.13萬臺,同比下降23.8%。
02 價格戰帶來的激進營銷
近年來價格戰愈演愈烈。各種激進的營銷政策不斷出臺,諸如分期付款、零首付、以舊換新,三年半價回收、終身免費保修、代理商無限責任擔保等等。試想一下,由于激進營銷,制造商短期內獲得利益,于是繼續增加產能,導致庫存大量積壓,產能嚴重過剩,為了去庫存只能繼續搞各種激進營銷,接下來利潤不斷縮減,巨額應收賬款未到賬,現金流斷裂,最后企業只能面臨倒閉的危險!
激進營銷對行業生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具體緣由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激進的營銷策略降低銷售門檻,為了沖擊銷量和市場占有率,消化過剩的產能,最終導致廠家、代理商對債風險把控的喪失;
第二,激進的營銷破壞了市場供求關系,壓低了設備的投資回報,極大地破壞了行業的生態環境;
第三,巨大的保有量使得設備的出勤率一降再降,大量設備閑置;
第四,危機出現后,很多制造商和代理商都認為是暫時的調整,至今仍缺少積極的應對措施。
03 最后的10%卡脖子技術
總體來看,盡管工程機械零部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還存在“高端產品缺失、中低端產品同質化”的問題。高端液壓件、高端底盤、大馬力發動機等零部件進口量大,面臨價格高、周期長、供貨不穩定等掣肘。
目前在中低端設備領域,零部件逐步實現國產替代,但部分高端關鍵零部件仍舊依賴從歐美日等地進口。當前,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主機企業已經處于全球行業的第一陣營,一旦企業進入“高端競爭”“精品競爭”階段,就可能被“卡脖子”。比如說挖掘機被稱為“工程機械皇冠上的明珠”,由于其性能要求高,大噸位挖掘機配置的發動機大量是國外品牌。
同時隨著產業升級,更重要的“卡脖子”問題是涉及高端精密加工的制造裝備。像我們經常提到工程機械智能工廠,工廠里面的智能化產線,工業機器人,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算法”,很多都是國外的。不僅如此,工程機械行業需要的仿真分析等工業軟件、被稱為工程機械“大腦”的控制器以及設備上遍布的傳感器,依舊大量使用國外的。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已經解決了90%的難題,但最關鍵的是要攻克最后10%,這是我們能否進一步發展的命脈。就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最后幾百米,能否站在世界之巔,就看這最后的幾百米了。
?
機遇
01 海外市場持續發力
先看近三年工程機械出口額:2020年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額209.69億美元;2021年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額340億美元;2022年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額達443.02億美元。?
從2020年開始,我國工程機械每年出口金額保持大幅度增長。目前中國工程機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果,在2022年,“一帶一路”國家占總出口額的42.8%。并且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已成功切入歐美市場,有望復制其在國內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路線,實現市場份額的快速提升。另外,國內工程機械龍頭出口比例遠低于海外龍頭,長期潛力巨大。相比卡特彼勒,小松等國際工程機械巨頭,國內龍頭的海外收入規模、占比依舊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未來有望獲得更高的成長。
02 農機市場迎來較好發展機遇
農機的重要性,從其連續多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就可見一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目前我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在60%-70%左右,高端農業裝備市場規模約40萬臺,今后隨著設備轉型升級必然創造較大的市場機會。工程機械企業對于農機的布局,國內的有識之士早就開始著手行動了。
中聯重科在農機領域布局已久。早在2014年8月,中聯重科攜手國內PE公司弘毅投資,以總價27.84億元并購安徽農業機械制造龍頭企業奇瑞重工80%股權,進軍農業機械。目前,中聯重科已成為國內首家AI農業裝備制造企業,也是全國產品鏈最全的農機裝備制造企業。
2016年,柳工集團與柳州市漢森公司合資成立廣西柳工農業有限公司,正式進入農機領域。柳工選擇的是行業內企業鮮少涉足的一個細分領域——甘蔗收獲機。近年來,柳工甘蔗收獲機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并逐漸向海外市場拓展。
2020徐工成立徐州徐工農業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進入農機領域。經過兩年的自主研發,徐工在2022年上半年相繼推出了4D系列輪式拖拉機、履帶式谷物聯合收獲機和摘穗剝皮四行玉米收獲機。
03 高機市場風采依舊
據行業相關公開數據,2022年,在工程機械設備中,高空作業平臺保持快速增長,全年銷量近20萬臺,同比增長22%。2023年作為工程機械行業下行周期筑底的一年,大部分工程機械的銷量不如人意,但高機市場風采依舊。2023年1-4月累計銷售高空工作平臺80479臺,同比增長26.7%。
從市場總保有量來看,2022年我國高空作業平臺保有量為48.74萬臺,人均保有量為3.45臺/萬人。而美國的保有量為77萬臺,人均保有量為23.12臺/萬人。約為我國的6.7倍。對標美國成熟市場,中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潛力巨大,未來至少還有3-5倍成長空間。種種趨勢表明,目前高機市場依舊是一個增量市場,可以說,高機不僅在2023年值得被期待,而且在未來的五年內,都是工程機械行業一條值得期待的賽道。
?2023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雖然處處充滿著危險,但是也隱藏著機遇,如何辨別還是要靠自己去思考,本文僅僅是提供一個參考而已。同時我們也是希望,行業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理性思考,理智行動,攜手共渡黎明前的黑暗時刻。
?(責任編輯:休魚)
相關下載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第三屆中非博覽會在長沙開幕,中聯重科“有朋自遠方來”
2023-06-30
中鐵裝備亮相(首屆)廣州大灣區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