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我國順利攻克大盾構下穿海域巖溶地質“世界性難題”!


    發布時間:2021-01-12 08:54

    來源: 中國中鐵

      1月10日10時21分,由中國中鐵大橋院勘察、中國中鐵一局承建的國際首例巖溶地層大盾構海底隧道、國內最長距離硬巖地層大盾構隧道、國內最大直徑地鐵海底隧道——大連地鐵五號線火車站站至梭魚灣南站區間海底隧道實現安全貫通。

      這標志著我國順利攻克大盾構下穿海域巖溶地質這一“世界性難題”,為全球“穿江越海”隧道中海底巖溶地層、長距離硬巖大盾構施工積累了成功經驗。

      據了解,大連地鐵五號線全長24.484公里,設車站18座,其中全線控制性工程火車站站至梭魚灣南站區間大盾構段長2882米,有2310米下穿大連梭魚灣海域。

      “四大難題”皆非“善茬”

      該區間于2019年1月18日始發,在穿海施工中,存在“長、大、高、險”四大難題,給施工帶來了難以預料的挑戰,被業內專家定性為史無前例的“世界性難題”。

      “長”:

      在高強度硬巖地層中掘進距離長,盾構需連續穿越2882米硬巖地層。

      “大”:

      環境風險大,大盾構下穿航道、碼頭等重要建構筑物及交通設施,有風化槽、斷裂帶、軟硬不均地層,遍布灰巖、輝綠巖及鈣質板巖,巖石抗壓強度高,最大抗壓強度118兆帕,安全風險大。

      “高”:

      隧道埋深大、水壓高,最大水頭壓力0.5 兆帕,相當于在一個雞蛋大小的面積上站立3個人所承受的壓力。

      “險”:

      隧道穿越1538米巖溶強烈發育區,勘探發現大小溶洞1000余個,最大洞高29.8米,溶洞探測、處理難上加險,盾構掘進要像“排雷”一樣小心翼翼。

      大國重器披掛上陣

      開工以來,中國中鐵認真探索設計、總包、施工、裝備、制造“五位一體”的工程建設管理新模式,全力破解深水地下長大隧道這一“世界性難題”。

      中國中鐵一局、中國中鐵工業聯合研制了世界上現有功能最全、技術最領先的盾構機“海宏號”(直徑12.26米的氣墊式泥水平衡盾構機)進行穿海施工,并努力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構建了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指導現場施工。特別是針對溶洞地層掘進中巖石強度高、刀具磨損嚴重等情況,建設者開發出具有分析功能的盾構換刀系統。

      科研攻關保駕護航

      建設者還研發應用了BIM+GIS三維動態模擬管理平臺、安全質量信息化綜合管控平臺、盾構集群遠程監控與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管片排列線形反演算法隧道線性管控系統等信息化技術,保障大盾構安全平穩穿越溶洞群。

      同時,項目部設立了全國勞模梁西軍創新工作室,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活動,攻克了海域大盾構穿越巖溶發育區、大盾構密封安全性、大盾構高水壓帶壓進倉作業、大盾構長距離硬巖掘進刀具管理、大盾構下穿建(構)筑物沉降控制等風險源,安全平穩推進施工,實現了海底長距離硬巖地層月掘進212米的國內最高紀錄,最終實現“超級穿海”圓滿收官。

      大連地鐵五號線建成后,將形成一條南北向的城市快速通道,使梭魚灣至火車站之間的通行時間從30多分鐘縮短至不足3分鐘,有效緩解現有交通壓力,構建“一灣兩岸”的濱海城市新格局。

     

    (責任編輯:茶幾)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