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打造“工程機械之都”的底氣與短板
發布時間:2021-01-26 16:31
來源: 工程機械品牌網
作者: 白洋
長沙被業界譽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
這樣的名號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長沙市強大的工程裝備制造實力。
在這個因“芒果TV”“茶顏悅色”“臭豆腐”等被國人爭相打卡的網紅城市中,與它強大的文化“軟實力”相呼應的,是擁有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和山河智能4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的“硬實力”。
公開數據顯示,長沙目前是僅次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日本東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總產值約占中國的27.5%、全球的7.2%,產品覆蓋180個國家和地區。
2018年,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鏈總產值為1600億元。2019年這一數字增至2000億元。
根據長沙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長沙市將加快三一智聯裝備制造、山河工業城三期等項目建設;加快培育工程機械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15%以上。
長沙工程機械“F4”
業內常聽到這樣的評價:三一集團、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長沙工程機械“F4”。
從大的角度看,這一評價形象地展現了長沙市工程機械的整體格局。而在更具體的層面上,一些數據支撐起了這四家企業的行業地位。
去年12月,三一集團對外宣布,其裝備板塊2020年終端銷售額突破1300億元,這也標志著三一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此成就的工程機械企業。
據悉,三一集團目前在湖南規劃布局的長沙產業集群包含了長沙、寧鄉、益陽常德、婁底、邵陽等產業園。主要生產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起重機械、移動港機、環保自卸車、重卡。
其中,混凝土機械作為三一集團核心業務板塊之一,2020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35.06 億元,同比增長 4.51%。
自2016年后,中聯重科業績連年攀升。
1月20日晚間,中聯重科發布業績預告,2020年預盈70億元-75億元,同比增長60.13%-71.57%。在此公告發布一周前,中聯重科市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成為又一家千億級“湘股”。
筆者了解到,中聯重科現已在長沙形成中聯科技園、中聯麓谷工業園、中聯望城工業園、中聯泉塘工業園,以及中聯智慧產業城挖掘機械園等主要工業園區。主要生產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高空作業機械、礦山機械、干混砂漿機械等產品。
其中,中聯智慧產業城挖掘機械園具備年產5萬臺各型智能挖掘機的生產能力,年產值可達300億元,平均每6分鐘產出一臺挖掘機,為中聯重科土方機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深入踐行“先導式創新”21年,山河智能已擁有從0.8噸到90噸的大、中、小、微全系列產品,在歐洲市場的保有量超過15000臺,是占比最大的中國挖掘機品牌。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河智能后,山河智能定下新的發展目標:“ 3年200億,5年再翻番,全球20強。”
除挖掘機外,在地下空間施工設備領域,2016年,山河智能與中鐵裝備成立合資企業中鐵山河。經過四年沉淀,中鐵山河現已在各類地質條件下的盾構法、TBM工法、鉆爆法、支護等地下空間多種施工作業中,擁有成熟的產品系列與技術。
鐵建重工在2007年落戶長沙。
10多年間已成長為地下工程裝備領軍企業。目前,鐵建重工正在積極謀求上市。
1月7日,鐵建重工科創板首發上會獲得通過。公司擬募集77.87億元,用于“超級地下工程智能裝備研發與應用”、“地下工程裝備再制造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鐵建重工科創板上市,將讓長沙4家頭部企業齊聚A股,進一步加深長沙打造“工程機械之都”的底氣。
活力似“永動機”
4家企業“看得見”的數字,讓業內深刻感受到長沙強大的工程機械主機制造硬實力。
當然,這幾家主機廠的軟實力,也成為長沙工程機械持續繁榮的活水源泉。
業內對當下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的主要邏輯已基本形成共識,即企業在智能數字化的過程中把握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擴大市場占有率。于企業而言,智慧創新便是其“軟實力”。
歷經14個月建設,2020年9月,三一長沙18號車間的單月泵車產量突破2011年峰值,完成“達產、穩產”既定目標。
同年,三一集團投資超百億元,在內同時啟動25個“燈塔工廠”等智能單位建設。
生產智能化只是三一集團智能化布局的一個維度,2020年,三一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在核心領域加速國產替代步伐。
這一年,三一泵車實現專用底盤的“國產化、主流化”,銷量占比快速突破60%;全球最大4000噸履帶起重機成功首吊,成就對進口產品的“全系列替代”;三一道依茨動力D12發動機裝載的首款新車上市,自此三一重卡駛入“自主動力”時代。
中聯智慧產業城是中聯重科2019年1月正式啟動打造的世界級燈塔工廠。
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布局建設混凝土、工程起重機械、高空作業機械、挖掘機械四大主機板塊、四個零部件中心、六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智慧農機、人工智能等研發試驗和產品孵化基地,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
在積極推進內部智能化改造的同時,中聯重科也加大了對下游聯盟客戶的智能化改造扶持力度。
2020年10月,首屆湖南(岳陽)口岸經貿博覽會召開之際,由中聯重科設計打造的湖南天欣集團·富強科技綠色建材基地舉行一期竣工、二期開工典禮。
據了解,富強科技擁有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高端智能環保攪拌站。該攪拌站具有生產效率高、計量準、環保強、智能尖等優勢。年產能高達800萬方,在業內首屈一指。
今年1月6日,同在長沙經開區的山河工業城三期、鐵建重工第二產業園舉行開工典禮。
山河智能董事長何清華介紹:“在(工業城)三期建設中,我們將按照國際一流標準打造智能化生產線,采用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山河智能工廠、產品等領域的智能化升級。”
數字化、智能化是先進制造業的一個“制高點”。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先進制造與先進服務業的融合,進而推動工程機械朝縱深方向發展。
顯然,從打造智能產品,到建設智能工廠,再到提供智能服務,長沙正一步步實現智能裝備變身之路。
彌補鏈條“短板”
區域經濟學家、湖南師大教授朱翔說,長沙的工程機械產業有基礎、有積累、有品牌、有方向,政企合力將長沙打造為世界的“工程機械之都”,是完全有機會的。
不過,長沙市在打造“工程機械之都”名片的過程中,也面臨一系列待解問題。
《經濟日報》曾刊發評論文章,直接點出長沙工程機械行業目前存在主機強、配套弱,有平臺、缺人才,有鏈條、缺協同的短板。
對此,湖南省人大代表、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基礎裝備研究總院院長朱建新在今年湖南省兩會召開期間建議,要在支持規模企業發展的同時,重點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做強做優,成長為行業“獨角獸”。
他同時表示,“要以核心企業為磁極,帶動零部件、原材料企業就近發展,提升主導產業本地配套力和競爭力。要完善產業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使用機制,讓人才安心扎根企業。”
近幾年,長沙市圍繞工程機械產業鏈做了諸多布局。
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湖南省市領導提前專門奔赴全球,邀請頭部企業參展。而在一系列重要舉措與新聞發布中,長沙市亦不斷向外界釋放強烈信號: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瞄準的不僅是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史上的一次標志性盛會,更是引領世界工程機械發展浪潮的新舞臺。
2019年,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共吸引1150家中外工程機械企業前來參展,其中包括24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主機企業,14家世界500強配套件企業,國際展商比重超過22%。
筆者了解到,今年5月舉辦的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將以“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機械”為主題,主辦方總體規劃展覽面積30萬平方米,力促現場成交額達到300億元,力爭全球工程機械50強有30強參展參會。
當下,面對新一輪的競爭“制高點”,長沙緊扣技術創新關鍵詞,鼓勵龍頭企業搶抓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和新基建賦予的機遇,開展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機械產業深度融合;并在龍頭企業引領下,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創新的局面,最終實現技術自立。
(責任編輯:茶幾)
關鍵詞: 工程機械,長沙,智能,三一,工程機械之都,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
相關下載
逐夢非洲,攜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
2023-06-30
第三屆中非博覽會在長沙開幕,中聯重科“有朋自遠方來”
2023-06-30
中鐵裝備亮相(首屆)廣州大灣區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
2023-06-30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