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新國標發布宣貫 力促攪拌車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發布時間:2021-06-17 11:21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5月14日,以“新階段 新發展 新征程”為主題的國家標準GB/T26408—2020《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宣貫會議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召開。本次會議由全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混凝土機械分技術委員會主辦,漢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6408—2020《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即將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會議對新國標進行了宣貫,并邀請行業協會、標準起草機構、工程機械監督檢驗機構、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制造行業骨干企業和用戶單位,圍繞新國標實施以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行業發展進行研討,并發布了旨在推動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馬鞍山宣言》。

      治病治根,困擾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多年的超載難題,其源頭就是標準。業界認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新國標實施,對于規范和指導全國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設計、生產、認證和執法,維護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推動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向全面合規方向發展,由此邁入以標準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新國標備受期待 歷時2年正式發布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是混凝土機械各個產品門類中,銷售額占比最大的產品,是工程車輛中最大的細分市場,是重卡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支,更是與社會公眾接觸最為密切的工程機械產品。2020年,我國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產銷規模超過10萬臺,同比增長41%,在全球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產銷總量占比超過70%。

      盡管產銷規模龐大,但我國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安全標準上仍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正如全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混凝土機械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會長符忠軒所講,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行業一直處于一種亂象,體現在“大方小標”問題上。在利益驅使之下,“大方小標”這種做法給攪拌車用戶嚴重超載混凝土創造了條件。違法成本很低、守法代價很高,導致超載的后果非常惡劣,如超載失控造成人員傷亡,道路橋梁塌陷交通事故等一系列社會安全問題,在社會中形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全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混凝土機械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混凝土機械分會會長 符忠軒
     

      在全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混凝土機械分技術委員會大力推動下,2016年11月中聯重科向SAC TC328/SC1提出GB/T26408-2011《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修訂申請,經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審批,于2018年9月27日下達標準修訂計劃。

      新國標GB/T26408-2020《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起草單位包括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生產企業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雷薩重型工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陽中集凌宇汽車有限公司、蕪湖中集瑞江汽車有限公司和國家檢測機構中機科(北京)車輛檢測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由中聯重科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技術專家張國君擔任標準起草工作組組長。歷時兩年,工作組多次召開標準研討會與審查會,經過征求意見階段、送審階段、報批階段的審核,于2020年12月14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替代原國標GB/T26408-2011,并將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攪拌車技術部部長、新國標起草工作組組長 張國君

      據新國標起草工作組組長張國君介紹,新國標GB/T26408-2020《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對于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二、三、四軸和一軸半掛、二軸半掛、三軸半掛攪拌車最大允許總質量、攪動容量、幾何容量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三軸攪拌車最大允許總質量為25000kg,攪動容量≤6m3,幾何容量≤11.6m3;四軸攪拌車最大允許總質量31000kg,攪動容量≤8m3,幾何容量≤15.5m3。并且增加了載質量利用系數要求和計算方法,從標準源頭上對制造企業超規超大攪拌車加以嚴格限制。

      此外,新國標GB/T26408-2020《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還增加了采用新能源動力和半掛式攪拌車技術參數要求,修改了攪拌車在裝載運輸途中溢料的判定要求、出料殘余率、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并提出攪拌車宜安裝北斗等定位系統、語音提示系統和倒車、轉彎視頻監控系統,由此促進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向輕量化、智能化、安全、耐用、舒適、環保的方向升級與進步,引領混凝土行業對高品質攪拌運輸車需求,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行業上下游共同促進 邁入健康發展新時代

      多年來治理超載超限是社會難題,是困擾車輛管理部門、執法部門和生產企業以及用戶的難題,一直以來沒有靈丹妙藥。治理超載超限必須從源頭抓起,源頭就是標準,只有制定符合我國國情和未來趨勢的標準,扎緊標準的籠子,才能為攪拌車超載超限根本性治理創造條件。

      此次新國標宣貫會是標委會首次從標準制修訂工作跨越到標準宣貫和執行層面,并且以標委會和協會跨界聯動的形式,推動標準制定由制造企業為主導擴展到檢測和執行機構。宣貫會期間,行業上下游對新國標發布實施給予了高度肯定,對于新國標給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行業帶來的翻天覆地變革充滿期待。

      符忠軒表示,裝備制造業要統一思想,全產業鏈上下游要緊密聯動,貫徹標準以及國家相應政策的具體落實。《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國家標準的宣貫還是第一次,其目的就是號召行業上下游同仁,要敬畏法律,敬畏標準,敬畏我們來之不易的行業健康發展新秩序!我們將以混凝土機械高標準建設推動混凝土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安全發展和綠色環保發展!一方面我們還要不斷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制定高標準,絕不能遷就某一個企業能否達到標準要求而降低標準;二是不斷完善和提高標準的水平,例如這次對新頒布的混凝士攪拌運輸車國家標準,補充增加了攪拌筒幾何尺寸的要求就是如此!三是做好行業的表率,引領未來各地在制定行業下游地方標準向更高質量發展。

      高標準、高品質、高效能,切實提升用戶體驗、用戶安全,降低企業運營管理成本的攪拌車必將能贏得市場,引領行業發展變革。伴隨著新國標發布實施,我們也期待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行業以創新驅動,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為行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多的貢獻。

     

    南京混凝土協會秘書長、行業資深專家 沈國平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新國家標準的出臺是混凝土行業的一件大事,對于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作用巨大。

      首先,加強新標準認識,引領行業加快攪拌車輕量化更新換代。

      一年之前,南京混凝土行業攪拌車存在著“大方小標”、超限超載嚴重的亂象,2019年底,全市共有攪拌車2639輛,15m3以上占比77%,18m3以上占比60%,全市攪拌車平均單車裝載容量為16.6m3/車。

      2019年10月10日無錫高架橋發生側翻事故后,江蘇省加大了治理超限超載的力度。2020年3月,國務院督導組交通專項第六督導組來南京市督導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各區治超辦加強了對超限超載車輛貨運運單攜帶情況的檢查,落實貨物運輸源頭證據固定,開展 “一超四罰”工作,浦口、高淳、溧水、江寧、六合、棲霞等路政部門要求攪拌站簽訂相關承諾書,在路口查超載,要求攪拌車裝載不許超5m3或6m3,各片區的混凝土企業紛紛向協會匯報相關情況,協會從去年四月份開始,清醒的認識到治超治限工作的必要性,淘汰傳統攪拌車,實行輕量化攪拌車更新換代,并在各類會議上提示車輛的選型和配置,與中聯混凝土等頭部企業共同組織了近1000輛的輕量化攪拌車交付儀式,形成廣泛深入的宣傳示范效應,引導全行業從自身做起,從源頭抓起,推動混凝土行業綠色發展、安全發展、低碳發展、高質量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更換輕量化攪拌車3100余輛。

      其次,協助市交管局完成混凝土攪拌車右轉彎主動防護系統的安裝工作。

      2019年8月南京市交通管理局秩序大隊召開南京市混凝土攪拌車輛安全專題會議,會上秩序大隊指出近年混凝土車輛安全事故頻發,其中因右轉彎盲區問題引起的事故占較大比例。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安全事故問題,降低混凝土車輛事故發生率,在對駕駛員安全培訓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進入主城區的混凝土車輛加裝右側盲區主動防護系統,以電子設備輔助混凝土攪拌車駕駛員解決右轉彎時產生的盲區問題并提醒行人提前預警,達到遏制事故發生的目的。并要求將此系統接入南京市城建平臺下的智慧運輸平臺,也便于主管部門監控管理。應交管局和綠建中心要求,協會協助此項工作,至11月底,共安裝右側盲區防護裝置車輛1015臺(城區、含輕量化原配)。 

      為了進一步引領行業貫徹執行攪拌車國家標準。首先,我們要廣泛宣傳。本次宣貫會議結束后,我們將向全行業的混凝土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會議、公眾號、網站和刊物對攪拌車新標準和會議精神做進一步的宣傳落實,做到標準引領,依法依規,維護混凝土運輸行業的有序發展。

      其次,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十四五”期間,南京將全面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我們將與時俱進,進一步參與到平安南京建設當中,做好與南京市智慧平臺的對接與運行工作,加強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南京混凝土行業攪拌運輸車管理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北京市混凝土協會原會長、北京城建亞東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行業資深專家 劉建江

      圍繞這次大會的主題“新階段  新發展  新征程”,立足新階段,踏入新征程,為了新發展。完全符合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設綱要。綱要圍繞的核心就是為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那么此次會議進行交流和宣貫,也是為了從制造行業和用戶的相互聯動上,為了混凝土工程機械能夠站在新的階段,實現新的發展,踏上新的征程。帶領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目的是造福社會,造福企業,造福用戶。路程充滿艱辛,我們共同扛起的是責任。

      對于協會來說,它是對于行業的一個統領,圍繞著國家政策,圍繞實現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圍繞實現發展的標準和要求來進行。實際上,要抓好體系建設,一是標準體系,二是組織體系。標準體系有了目標、方向和標準,就要靠組織體系來實現。黨中央提出了“四梁八柱”,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行業也要搭起我們的“四梁八柱”,并且拓展行業上下游關聯的企業。

      從廠家和用戶的角度考慮,我們的產品設計、研發、制造要突破原有的概念,在原有的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我們要有新的發展空間,滿足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僅僅滿足用戶需要是低端的,發展高質量、高端的必須要往前看,我們宣貫的標準講了“新階段 新發展 新征程”,這也是新的要求,我們要轉變思考方式。

      愿我們的行業,愿我們的企業,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實現制造強國的夢想,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宣言啟航,創造輝煌!

     

    中建材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行業資深專家 雷素林

      隨著我國商品混凝土蓬勃發展,混凝土攪拌車由當初的國外進口迅速變成全國產化,從6方以下的“小蘿卜”長成20方以上的“大蘿卜”,國內攪拌車生產能力也以“中國速度”迅速擴大。盲目低質量發展也給行業和社會帶來了不良后果,市場競爭無序,效益效率低下,企業虧損甚至倒閉,攪拌車質量得不到保證,交通安全事故率上升。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國家對安全環保監管力度加大,相關標準的實施促使行業管理逐漸步入正軌,但對照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仍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

      第一,標準存在不全面性和少數指標較為寬松,難界定責任的情況;

      第二,標準宣貫不全面、不到位;

      第三,雖然在國家查超治限政策趨緊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行輕量化攪拌車,然而攪拌車各種亂象依然存在。

      在我國全面深化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混凝土運輸攪拌車行業能否適應新形勢,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是否能根治當下的一些亂象。

      根治亂象需要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制造廠商及下游企業轉變觀念,形成共識,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首先,車輛標準要立足于國家法規,關注安全、質量和環保,全面科學嚴謹地確立各項技術指標,使之更加具有權威性、實操性、有效性。同時,認真扎實做好全方位標準宣貫工作,真正地把標準實施到位。

      其次,標準執行主體應該是車輛廠家,混凝土攪拌車是一種特殊的混凝土運輸專用車,不同于其他廂式貨車,不易改裝,因此,他們是執行標準的關鍵源頭,把住源頭標準就不難執行。

      再次,政府部門要完善監管制度和機制,統一執法標準,客觀公正執法,堅持長期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切不可存在守法成本高于違法成本的不正常現象。

      最后,行業組織積極推動。大力推行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經驗與成果,做好車輛廠家、政府部門和下游企業的橋梁與紐帶,真正做到上、下游行業的聯動促進,共同發展。

      總之,全面推進攪拌車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道遠。但我堅信只要我們轉變思想,提高站位,放眼長遠,加強自律,遵法守法,共同發力,行業就一定能步入健康、規范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安徽星馬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裴志軍

      關于標準修訂,GB/T 26408-2011是2011年5月12日發布的,至今已運行10年,這10年國家經濟迅猛發展,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期間混凝土運輸行業遇到了很多困難,出現了很多問題,矛盾的焦點聚焦到了《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國家標準之上。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混凝土機械協會和標委會積極努力,多次組織研討會議,以期修訂的標準符合我國之國情、未來之趨勢。

      多年來,治理超載超限是一個社會難題,是困擾車輛管理部門、執法部門、生產企業、和用戶的一個難題,大家都感覺不能超載超限,但都沒有一種靈丹妙藥、藥到病除。

      天下大勢,久亂必治。治病治根,治理超載超限,要從源頭抓起。這個源頭,就是標準。就是要扎好“標準”的這個“籠子”,形成“無空可鉆”和“少空可鉆”的標準環境。以期達成一種“不敢超、不能超、不想超”的境界狀態。

      今天,我們會聚于馬鞍山,來宣貫新修訂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標準。我們認為,攪拌車超載超限必將得到有效的、根本的治理。因為標準的籠子已扎好,超載超限的漏洞減少;治超治限的天羅地網(不停車超限檢測系統)已布好;車輛管理部門嚴格的一致性監督檢查;用戶的守法意識增強,違法成本增加。超載有可能入刑、傾家蕩產。

      國家的汽車標準體系不斷升級、日趨嚴格。重點圍繞治超治限、整車安全、主被動安全、環保排放、生產一致性等幾大板塊。環保、治超上升至國家戰略,整車向標準化、節能、高可靠性方向發展。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

      現在是技術浪潮疊加國際形勢、商業模式的時代。對每個車企而言,從戰略到節奏、到執行,每一步都要走好!

      行業內大家公認的重卡未來的大方向是“四化”: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近期還得加上低碳化、高效化。

      電動重卡關鍵技術的發展來源于用戶對車輛使用的美好期待。這個美好期待是: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智能化需求等。自動駕駛重卡在特殊場景將先行使用,如港口、礦產,未來應用場景將進一步豐富。重卡電動化以后,車輛數據更容易采集和上傳分析處理,將進一步提升技術服務、車隊的管理。

      攪拌車未來的趨勢,大的方向是“四化”,攪拌車將發展成為一個智能移動平臺。但在當前,攪拌車要做好合規化、輕量化、安全性、人性化工作。半掛攪拌車會在治超、工況和經濟性的權衡下,有特定的市場需求。電動攪拌車在各區域政府政策引導和推動下,有較大的增量。這會加快電動攪拌車的不同技術路線的驗證和市場選擇,加快電動攪拌車技術的提升。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也許我們的前面還有很多困難,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行業一定能續寫新輝煌!

     

    三一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 劉柱

      回顧15到20年前,當時的中國攪拌車底盤幾乎全是日系底盤為主,正是以華菱星馬汽車為代表的國產汽車底盤崛起,推動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實現了進口底盤的替代。這為攪拌車行業作出了卓越貢獻,這是劃時代的機遇。

      2018年,行業人士在一起討論攪拌車的規范問題,至今不到3年時間,現在上牌的輕量化車輛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大方量攪拌車已經逐步淡出市場,因此這個行業已經變得越來越規范,整個行業是最大受益者。

      2020年,受疫情影響,攪拌車行業克服了重重困難,逆勢而上,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電動化起步已有幾年,在攪拌車行業真正應用起來是近兩年的事情。目前,很多廠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營基礎,包括客戶也在嘗試使用這種產品,打開這種運營模式。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能量密度的提升,成本的下降,整體運營效果的提升,電動化應該是我們下一步替代的方向。

      隨著法規的執行,攪拌車使用更加安全,企業不用再擔驚受怕,運營的經銷企業安全事故少了,產品質量提高了,帶來了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當然,各地法規有一些差異,新老車型不斷競爭,我們守法的成本還是太高,存在個別的違規運營,有一些代表企業確實是在虧本運營,為了行業發展,他們在默默支持。我呼吁大家要堅定信念,短期利益駕馭在行業利益之上,行業現在處于振動期,我們應該一起努力,度過行業振動期之后,再來解決我們的生存問題。

      法制化是一個必然趨勢,依法依規才是健康發展之路,國家利益大于企業利益。因此,制造企業應該與客戶一道嚴格貫徹執行新版的攪拌車標準,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我們只有團結協作,才能跳出攪拌車激烈化、混亂化這種低端的市場競爭,才能從低價競爭轉向價值產業鏈,1+1>2,讓各主機廠家齊心協力、共創未來!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是混凝土機械各個產品門類中,銷售額占比最大的產品,是工程車輛中最大的細分市場,是重卡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支,更是與社會公眾接觸最為密切的工程機械產品。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工程機械作為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典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幾年來多次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與高度肯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更是重中之重。他強調,高質量發展,創新很重要,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要堅定不移、再接再厲、更上層樓。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同樣也在高質量發展大勢推動下,在國家部委和監管部門相關政策與標準引領下,在行業同仁與上下游產業鏈共同努力下,實現了輕量化、智能化、環保節能、安全舒適等方面的升級與進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巨大市場對攪拌車更新需求,為下游混凝土行業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創造了條件。

      為了更好地展現近年來攪拌車企業圍繞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技術和應用成果,產業鏈上下游合力推動行業進步做出的積極努力和貢獻,混凝土機械協會組織行業骨干企業匯總情況,總結經驗,研判趨勢,并形成書面報告。參與調研并提供匯報材料的企業有:漢馬科技、中聯重科、三一、中集瑞江、北汽福田、山推建友,另外,協會和雜志還對行業上下游企業進行了電話調研并搜集分析行業內公開信息和媒體報道等,力爭全面展示攪拌車高質量發展。

     

    輕量化轉型

      混凝土行業以“效率”作為經營準則,追求效率最大化,選擇裝料容量大的攪拌車就意味著更好的經濟效益。隨著國家部委和標準化組織出臺相關政策標準,各地方嚴格車輛超載超限認定標準,加大超載超限車輛執法處罰力度,倒逼混凝土企業選購合法合規攪拌運輸車,這不僅是法制化國家建設的應有之意,更是合法合規輕量化攪拌車制造企業的福音。

      一直以來,“大車小標”現象在行業內普遍存在,全面“內卷化”在攪拌車行業尤為嚴重。在恪守法治底線與生存壓力間博弈,即使是行業內骨干龍頭領軍企業,也不得不為市場所折腰。大型國有企業迫于壓力尚且如此,更何況業內眾多飛速發展擴張的有生力量。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新國標出臺,行業內各家企業都在推出各式創新舉措,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優化設計,其目的就是為了減輕整車的自重,當然減輕重量的前提條件必須是要滿足車輛安全行駛和可靠耐用的原則。攪拌筒采用高強耐磨鋼,罐體、車架和進出料等采用高強度耐磨材料,水箱、側防護、輪胎罩等材料使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以及各種高分子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大量應用,變速箱殼體材料,攪拌筒電機集成減速機等,還有企業在探索應用無副車架結構、上裝驅動一體化,嘗試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輕量化的最終目的是讓利于客戶,盡量降低底盤和上裝結構重量,從而裝載更多的混凝土。在這里我們還是要再次強調,制造企業要以更加長遠的眼光,更加理性的考量,來引領攪拌車輕量化大趨勢。不可借輕量化之名,行成本壓縮之實,應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設計,要經得住市場和時間的檢驗,要滿足用戶對安全和可靠耐用的本質需求,而不是零點幾立方米混凝土的蠅頭小利取悅客戶。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市場容量龐大,產品采購批量巨大,不穩定、不可靠、不耐用的產品,不僅會傷害下游市場終端用戶,更會對制造企業品牌帶來極大的殺傷力,甚至是對社會公眾的安全構成威脅和犯罪。

      當然,在此我們還要向客戶呼吁,一定要按照國家的大政方針遵紀守法,購買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攪拌車,包括符合國家環保要求,超載超限認定標準的攪拌車,以合法合規安全環保為行業為社會創造價值,解決企業生存發展的后顧之憂。

     

    智能制造轉型

      攪拌車生產批量大,耗用鋼材多,切割、焊接、噴涂產生三廢污染多,制造技術工藝升級改造空間大,有序推進信息化車間和智能化工廠建設,可以提升產品質量、可靠性、耐久性,降低工廠環境影響。

      行業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開展以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為目標的技術改造,全面推廣新型環保噴涂技術、焊接粉塵控制技術、節能節材技術、振動噪音控制技術,推動攪拌車產線邁入智能制造時代。

      目前,已有行業企業的攪拌車生產線完成下料線、焊接線、噴粉線、總裝線的產線智能升級,實現四大工藝全流程的自動化、數字化生產。在智能化焊接線,采用大量機器人,實現全部自動焊接,焊縫美觀,關鍵工位實現“無人化”。采用葉片的自動沖壓線、筒體自動卷制成型和焊接、葉片與筒體自動套合、葉片全自動焊接、筒體環縫等多項先進的自動化拼裝,自動化焊接技術,顛覆了行業傳統的生產模式。

      行業內優秀企業積極投入建設數字化噴粉線,噴淋+噴粉工藝取代油漆工藝,噴涂效率高、涂層耐腐性能好,VOC排放減少95%以上,油漆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廢粉可以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勞動強度和職業健康風險。

      與此同時,全自動下料線和信息化總裝線建設也取得了許多豐富成果,提升了制造品控水平、加工效率和數字化生產管理能力。

     

    智能智慧網聯

      作為行駛在城市道路上的工程專用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智能智慧網聯技術應用方面,不僅引領工程機械發展之先,更是承接了很多乘用車輛和物流運輸領域的前瞻技術,開啟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智能新時代。

      漢馬科技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可以實現車輛運輸過程全流程監控。例如綜合運用視頻監控、4G網絡傳輸、GPS/北斗雙模定位等先進技術,對攪拌車行駛、產品裝卸等運輸全過程實時動態監控,提高攪拌車行駛安全,同時防止混凝土遺撒,污染環境,并實時監測混凝土運輸途中、裝卸前后及澆筑時的狀態,確保交付的產品符合要求,杜絕質量事故。

      整車可實現車輛智能調度,提高車輛運行效率。包括可制定行駛線路,設定電子圍欄,檢測攪拌車是否在規定運輸時間和路線上行駛。利用平臺可設定路段限速。利用平臺可進行區域巡車。平臺通過車載屏實現調度人員點對點、點對面對駕駛員發布文字信息及語音播報。通過車輛管理平臺可記錄車輛使用、收車回場時間,設定運輸超時報警。利用車輛管理平臺可追溯行車軌跡和車輛信息查詢。

      運營車輛可對接企業ERP混凝土任務生產數據,自動生成一條涵蓋強度等級、技術參數的信息,通過車輛前風擋玻璃正上方電子屏實時顯示車載混凝土產品對應的強度等級、技術要求,產品信息讓客戶一目了然,杜絕拉錯工地、澆錯部位引發質量事故。

      三一攪拌車用軟件重新定義專用車,由傳統制造向“服務化+增值運營”轉型。在智能駕駛方面:開發自動泊車(APS)、駕駛員行為分析(DMS)、自適應巡航(ACC)、車道保持(LKA)等智能駕駛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駕駛體驗,提升駕駛舒適度。

      在車網互聯方面: Trucklink平臺實現數字化+互聯網深度融合,對接國家貨運平臺,降低行車風險;對接環保平臺在線監控車輛排放;混凝土科學運營和精準管理模式專家成為城市智慧交通的重要組成。

      在安全性方面,中聯重科輕量化攪拌車標配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四方位影像、駕駛室屏幕實時監控,具有啟動安全、倒車無憂、卸料監控、消除盲區等特點,行駛的安全性顯著提升,降低了在復雜路況的事故發生率,從而更好地保障攪拌車及司機的安全。中聯重科運用大數據,實現攪拌車智能化管理,通過中聯E管家可實時了解設備、位置、工況等信息,非正常運營費用大大降低;車聯網技術的應用,可實時掌握車輛動態,提升攪拌站管理能力。

      秉承“讓物流因專業更簡單”的責任使命,中集瑞江打造出全新的“四跨”車輛,跨整車、跨通信終端、跨芯片模組、跨安全平臺,讓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車與云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目前,中集瑞江三大罐車系列全系搭載全方位傳感監測系統、智能車聯網平臺、App終端、360度環視監控系統、BSD盲區監控、倒車防碰撞、車道偏移預警、駕駛室實時雷達預警、行車后防撞預警、變道提醒系統、自動裝卸料系統等智能化功能。罐車行業首家體驗式電商平臺——“罐軍之家”的推出,開辟出智能化產品訂制、銷售、服務、互動的全新體驗,將進一步促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引領行業創新發展。

     

    綠色節能環保

      隨著國家對環保治理力度加大,工程機械電動化已然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沒有發動機帶來的振動和尾氣排放整車運行過程中幾乎不產生任何噪音排放為零,純電動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也開始躍入公眾的事業。目前,業內推出的純電動攪拌車,匹配大容量動力電池,應用動力電池系統、熱管理技術,續航里程普遍能達到250公里以上,滿足攪拌車一天行駛需求。

      漢馬科技純電動攪拌車底盤采用華菱純電動底盤,續駛里程可達到250km左右,帶有能量回收裝置(剎車和下坡時不僅不耗電,還可以實現電量補充),上裝采用電機驅動,可以實現能量的合理分配管理。漢馬科技純電動攪拌車應用了漢馬科技專利技術設計,即外加劑可實現遠程添加控制,保證混凝土產品質量。站內質控人員通過車輛管理平臺遠程控制車載電控添加系統,完成外加劑的定時、定量添加和管路的清洗工作。實現外加劑精準定量添加,在保證車載混凝土產品質量的同時,避免因濫用外加劑造成經濟損失。純電動攪拌車還安裝了站內抑塵系統,可對攪拌站內車輛密集流動產生的揚塵、煙塵顆粒,進行有效的環保抑塵。

      徐工純電動攪拌車搭載永磁同步電機,效率高達98%。匹配高效制動能量回收系統,整車電耗比油耗費用節約50%。搭載徐工X-LINK車聯網平臺,360°環視、遠程診斷、狀態查詢、位置監控等盡在掌握。

      三一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先后推出充電版純電、換電版純電攪拌車,并研制出全球首臺燃料電池攪拌車。通過恒溫管理系統、高效制動能量回收、上裝驅動一體化輕量化,電池在舒適溫度工作,制動反向充電,降低車輛自重,實現更節能。

      在舒適性和駕乘體驗方面,三一攪拌車采用多功能方向盤、油量/剩余里程數字顯示、觸摸式自動空調等智能操控方式,提高駕乘體驗。 開發作業視頻在線、自動對中技術,使駕駛員更輕松、作業更便捷。 

      中聯重科攪拌車駕駛室升級運用人機工程學,高端氣囊+通風+腰托座椅,可以自適應調節高度。四點懸浮駕駛室,多功能方向盤,四方位攝像頭,掃除視野盲區,提升駕乘和舒適性體驗。

      在節能省油方面,中聯重科應用節油匹配方案,發動機低怠速至500±50r/min,高低怠速開關,通過ECU檢測不同的電壓值控制發動機狀態,根據工況運行在限定的扭矩與轉速區間內,達到節油目的。

      山推建友機械優化攪拌車底盤發動機結構,去掉傳動軸,采用液壓泵和飛輪殼直接相連的直連泵結構,電控變排量液壓泵代替定量液壓泵,改變傳統動力輸出方式,減少90%的動力傳動結構件,提升傳動效率,降低維修成本,給上裝留出更多安裝空間,實現整車降重120kg。

      煙臺盛利達行業內首創回轉密封專利技術,致力于解決混凝土攪拌車水份蒸發、砼料灑落及行車安全等問題,提高了混凝土質量和建筑安全性,為攪拌車發展和建筑質量提高開辟出一條新路。

      此外,行業骨干企業積極投入研發防離析勻質攪拌技術,通過數字化設計和新型攪拌葉片結構,提升攪拌勻質性,提升裝載能力和進出料速度,降低出料殘余率,結合混凝土坍落度監測技術和外加劑添加監控,為運輸過程中保證混凝土質量提供技術保障手段,增加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產品附加值。

      縱觀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發展大勢,在數字化、智能化、電動化驅動下,傳統制造正在向智能制造轉變,車輛也將成為移動的智能平臺,加速擁抱數字智能化。高標準、高品質、高效能,切實提升用戶體驗、用戶安全,降低企業運營管理成本的攪拌車必將能贏得市場,引領行業發展變革。在此我們也期待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行業以創新驅動,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為行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出更多的貢獻。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國標,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標準,行業,攪拌車,發展,機械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