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TECH20 工程機械先鋒榜(2022)


    發布時間:2023-02-27 10:11

    來源: 《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

     

     01   雅萬高鐵“中國標準”建造工程裝備走出去


    “中印尼合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不僅造福了兩國人民,還在地區和全球層面產生積極影響。”在2022年11月16日晚與佐科總統的會談中,習近平主席說,中國愿同印尼相攜相助、結伴同行。

    2022年11月建成通車的雅萬高鐵全長142公里,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萬隆,是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鐵,也是中國高鐵從技術標準、勘察設計、工程施工、裝備制造到物資供應、運營管理和人才培訓等全方位整體走出去的“第一單”,展現了多項硬核“中國標準”。

    雅萬高鐵全線共設3座梁場,共13條隧道……中國電建承擔85.046公里線下工程和全線鋪軌工程、1號和2號梁場,以及1號、2號、3號、4號和DK81隧道的施工任務。中國中鐵承建了4號梁場、6號以及10隧道、雅萬高鐵終點站德卡魯爾車站施工任務。

    自項目啟動以來,大批工程機械裝備被中國建設者帶到了項目所在地——爪哇島。雅萬高鐵1號隧道既定計劃提前40天貫通,中交天和出口海外最大直徑盾構機在該項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一集團有大批工程機械服務于雅萬高鐵,11號隧道的巖層硬度高達120MPa,施工方專門采購了三一STR318H掘進機,解決了掘進難題。

    來自徐工集團、中聯重科、柳工機械的汽車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混凝土機械、裝載機、挖掘機等成為工程建設主力軍,玉柴發電動力也為雅萬高鐵項目提供了助力支持。

     

     02   礦區無人駕駛人工智能與裝備制造攜手出海


    近年來,中國礦山行業進入無人化、智慧化進程的加速期,礦山無人駕駛正處在商業落地的前夜。2022年,無人礦區賽道投資持續增長,十分活躍。在資本的助力下,加上相關政策的出臺支持,礦區無人駕駛賽道成果頗豐,國內新增礦區無人駕駛落地項目已超20個。

    慧拓已交付超過300輛無人駕駛車輛,落地三十余個礦區。2022年6月22日,海螺集團“水泥智能礦山礦車無人駕駛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項目”在箬帽山礦區順利通過驗收,完成礦區12臺無人駕駛礦車的改造和礦車調度系統的搭建,實現有人駕駛與無人駕駛混編運礦。

    截至2022年6月,三一智礦投入使用的30臺礦車,已累計實現無人駕駛商業化運行里程超過10萬公里,累計運營土方量超過80萬立方米。8月份,徐工礦業機械國際化市場成功交付60臺70~90噸級礦用挖掘機落地越南。

    11月底,泰國首個5G+自動駕駛智慧綠色礦山項目展開合作,泰國暹羅水泥集團、華為、青島慧拓智能及鄭州宇通礦用裝備簽署項目意向合作協議,體現了中國企業的出海合作生態能力,也是我國先進礦山智能制造技術能力“走出去”的重要成果。

    全球礦山無人化、智能化建設領域及無人駕駛礦車市場發展空間廣闊,海外礦產資源儲量豐富,能源礦業集團亟待解決用人成本高昂等問題。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的成功出海,將發揮智能技術的頭雁效應,助力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制造商參與國際競爭。

     

     03   佩列沙茨大橋墩柱抗風塔機吊裝施工


    2022年7月建成通車的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由中克兩國總理共同推動,其設計總長2440米,橫跨亞得里亞海小斯通灣,是中克建交以來規模最大的交通基建項目。

    中國路橋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中標大橋及其連接線一期工程項目,該項目是中國企業在歐盟境內中標的首個獲得歐盟基金支持的大型基建項目,來自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裝備制造企業的塔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混凝土泵車、攪拌車和挖掘機等參建新地標工程。

    該項目要求參與施工的建筑起重機械須通過歐盟CE認證以及通過當地第三方機構的安全檢測;同時,因項目地點位于亞得里亞海小斯通灣,經常出現6-8級大風,最大風力甚至可達13級,對設備的抗風性、耐腐蝕性、穩定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憑借過硬的品質,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產品共有12臺設備參建該項目,分別安裝在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的6個橋墩上。T7020-12H(IL)塔機平均使用高度為100米,最大臂長70米,最大吊重12噸,臂尖吊重可達2噸,滿足橋墩上吊裝鋼筋與模板的需求。該產品采用2.2米截面榫頭片式標準節,能夠減少海運體積、增強塔機穩定性、增加產品獨立高度。考慮到海上風大的特點,中聯重科根據橋墩與塔機的位置關系,為每臺塔機設計了預埋螺栓式基礎與兩道非標附墻架,設備持續保持高效運轉,有力地保障了項目的施工進度。彰顯了中聯重科在建筑起重機械的專業實力和卓越品質,詮釋了中國企業的實力和擔當。

     

     04   帕德瑪大橋鋼管斜樁液壓樁錘插打施工


    2022年6月25日,歷時8年艱苦建設,中鐵大橋院勘察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的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全線通車。帕德瑪大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建造的橋梁之一,為公鐵兩用橋,全長約7.7公里,總造價約15.49億美元,是孟加拉有史以來投資額最大的單個工程項目,也是中企在海外承攬的最大單體橋梁工程。

    帕德瑪河的河床由粉砂組成,極其松軟,深度超過150米,不僅承載力極低,而且極不穩定。要在上面建橋,就像是“豆腐上插鋼筋”,難度極大,此前沒有施工單位敢嘗試。中鐵大橋局建設團隊創造性地通過6根斜柱組成主墩,每個主墩由6根直徑3米、長120米、重550噸的超級“巨無霸”鋼樁構成,鋼樁的斜度為1:6,仿佛是凳子的6只腳,讓主墩能牢牢立于水中。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橋梁鋼管斜樁。

    為將鋼樁牢牢插進河床,中鐵大橋局還專門采購了當時世界第二大功率液壓打樁錘MHU2400。MHU2400錘在帕德瑪大橋歷經10次解體大保養,累計錘擊次達260萬次,超過了全世界范圍內任何一個橋梁施工項目鋼樁插打的總錘擊次數,終于讓主墩深深扎入河床穩定層。

    中鐵大橋局帶動中國的標準、技術、裝備“走出去”,還調動了上百臺大型裝備前往施工現場,協同裝備制造企業再一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基建與裝備實力量。

     

     05   斜拉橋高索塔萬噸米塔機吊裝施工

    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主塔采用“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形四塔肢橋塔,設計總高352米,為世界第一高索塔,建成后將刷新橋梁建設紀錄。索塔鋼筋部品化施工,將鋼筋綁扎、鋼筋焊接、墊塊安裝、預埋件安裝等大量高空作業轉為地面作業,提升了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

    根據大橋主塔極限吊裝施工工況,需在35米幅度位置將240噸的橋塔節段吊至350米高度。此前市面上沒有滿足該需求的塔機,只能為其量身定制。中聯重科W12000-450 塔機額定起重力矩達12000噸米,最大臂長75 米,是全球首臺超萬噸米級的上回轉超大型塔機。其最大起重重量達到450噸,最大起升高度400米。

    2022年6月7日,位于江蘇泰州市的中交二航局常泰長江大橋項目傳來消息,W12000-450 塔機正式投入使用。這臺塔機于 2021年 12月29日正式運抵施工現場,歷經5個多月的現場安裝與調試,已成功安裝并頂升18個標準節,塔尖距地面總高為148米,當前正屹立在常泰長江大橋項目工地。

    12月8日,徐工集團最大塔機XGT15000-600S第二臺產品下線交付。該產品額定起重力矩達15000噸米,最大起升高度400米,最大起重量600噸,第一臺已經發運至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大橋中鐵大橋局施工現場,開始安裝調試,第二臺塔機交付后,將立即奔赴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模塊化施工現場,負責現場大型結構件的吊裝。

     

     06   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混凝土澆筑


    烏江特大橋全長1834米,是德余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大橋主拱由8根主弦管組成,管內灌注C70自密補償收縮混凝土,分8次共灌注5983立方米,管內混凝土的灌注質量,對大橋整體結構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項目采用泵送頂升壓注法施工工藝,自拱腳向拱頂逐級泵送。施工期間,中交一公局四公司項目團隊協同業界橋梁專家研討優化管內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案,從原材料篩選、試驗論證、配合比優化設計等方面不斷優化,保障了混凝土質量。面對泵送壓力過大的難題,項目應用“三級接力”的灌注工藝,提高了灌注密實性,降低了后期脫空范圍和脫空深度。通過超前預控、動態管理、全方位監控,項目建設團隊僅用26天,優質高效完成了烏江特大橋的全部管內混凝土灌注任務。

    為確保工程如期推進,三一重工3臺28MPa拖泵,1臺28MPa車載泵成為此次泵送任務的主力軍,保持24小時工作狀態,單管單次混凝土澆筑最多達到800方。

    2022年10月17日,隨著最后一根弦管內混凝土灌注到位,貴州德余烏江特大橋主拱管內混凝土灌注工作全部完成,標志著這座世界級拱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突破,為后續拱上立柱安裝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07   懸索橋錨定基礎91萬噸混凝土施工


    廣西在建第一長跨海大橋——龍門大橋主橋采用主跨1098米單跨吊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是廣西交通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標準最高、跨越海域環境最復雜的跨海通道工程。

    錨碇是懸索橋的關鍵性受力構件,用來錨固主纜,其作用就像兩個秤砣。龍門大橋錨碇基礎為圓形結構,直徑90米,東、西錨碇澆筑總方量達35萬方,總重量約91萬噸。西錨碇由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承建,東錨碇由廣西路橋集團承建。

    2021年12月16日,中交路建承建的西錨碇填芯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錨錠填芯施工現場布置塔吊3臺、9條混凝土生產線、混凝土輸送泵車12臺、溜槽4個進行布料澆筑,128輛混凝土運輸罐車連續運輸保障原料供應,在前后場配備試驗員,強化對混凝土的進出場坍落度、溫度監控。采用S型布料及分層澆筑,合理選擇振搗棒,振搗采用網格化,振搗工三班倒,每班106人,確保布料均勻、混凝土的振搗質量和澆筑整體性。24小時不間斷施工,高峰作業人員達500人,立體交叉作業。經過86小時不間斷施工,連續澆筑混凝土5.86萬方,刷新了我國海中橋梁建設史上最大連續澆筑紀錄。

    2023年1月4日,歷經10個小時的連續澆筑,由廣西路橋集團承建東錨碇上橫梁順利完成全部澆筑任務。至此,龍門大橋東錨碇主體結構完成施工,贏取新年的第一個節點勝利。

     

     08   2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風電吊裝施工


    作為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優勢主導產業之一,風電設備制造正朝著“更高、更重、更大”大型化方向發展,而起升重量更大、起升高度更高、重載轉場更高效、技術保障更安全的起重安裝設備,則成為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的必要保障。

    2022年11月14日,在三峽新能源山東昌邑柳疃50兆瓦風電項目現場,徐工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XCA2600首次完成陸上最大風力發電機組的安裝,該起重機在160米起吊高度下,可實現173噸的極限吊重。此次吊裝成功的風機,單個機組部件最重可達171噸,實現了作業效率和起重性能的新突破,成為“中國制造”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此前中聯重科專門為風電吊裝設計ZAT24000H是超2000噸級重器,產品強而不繁:風電作業采用伸縮臂+風電臂,可以實現160米及以下風機安裝需求全覆蓋;采用“長主臂+短風電臂架”組合和簡便的整體式超起,吊運、拆裝更加高效便捷。使用大功率卷揚系統,小倍率提升,160米風機提升時間30分鐘,一下線便登頂成為世界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完全進口到世界領先,工程起重機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現了“中國制造”的硬核實力。如今的國產工程起重機已經能夠滿足各種類型的工程建設,產品性能、質量和可靠耐久性不斷提高,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元化,為風電及各類重大工程建設提供助力。

     

     09   川藏鐵路高原隧道成套機械化施工


    國家重點工程——川藏鐵路建設大力推行國產隧道成套機械化施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裝備制造骨干企業中鐵裝備智能型三臂鑿巖臺車、高原型三臂三籃拱架安裝臺車、高原型濕噴臺車等高原高寒極端裝備,為大型機械化配套施工提供強有力的設備支撐。

    鐵建重工適應全地域、全地質、全工法、全工序、全斷面的隧道鉆爆法施工成套裝備,包括多功能鉆機、智能注漿設備、鑿巖臺車、除塵臺車、智能鏟銑機、拱架臺車、混凝土濕噴機、仰拱橋模臺車、數字化襯砌臺車等10余種施工裝備,為隧道施工機械化、集成化、智能化建造筑牢堅實基礎。

    邦達隧道地處西藏邦達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中鐵裝備智能型三臂鑿巖臺車進場施工后,單孔鉆進速度達到2.5米左右/分,單循環鑿巖作業不超2小時,對復雜的高原施工環境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濕噴臺車性能表現穩定,每臺設備噴漿方量近萬方,綜合回彈率控制在8%以內,對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

    2022年上半年,鐵建重工在高原鐵路市場中標高原型鑿巖臺車、高原型濕噴臺車、高原型拱架臺車等成套裝備137臺套。2022年10月份,還推出全球首臺純電動高原型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為企業首臺套產品矩陣再添新成員。

     

     10   川藏鐵路高原型混凝土攪拌站應用


    建設正酣的川藏鐵路被譽為繼青藏鐵路后的又一條“天路”,是當前我國鐵路建設的“頭號工程”。面對高原地區缺氧、低溫、低氣壓的生產環境,關鍵是如何確保常駐施工現場的攪拌站持續生產保障混凝土供應。

    針對該國家重點項目,中聯重科經過多次技術方案研討、評審,對動力系統、電氣控制系統、關鍵結構件等進行適應性改進,形成了滿足川藏鐵路施工要求的高原型混凝土攪拌站設備方案。百余臺泵車、攪拌車、攪拌站、車載泵、拖泵、濕噴機等混凝土機械參與項目建設,傲立于雪域之巔。

    在設計上,中聯重科攪拌站不僅解決了可以持續生產的問題,還實現了綠色生產,實現混凝土質量全程監控、可追溯,實現了“三廢”的零排放,全面保護高原地區敏感、脆弱的生態環境。

    同時,中聯重科攪拌站模塊化設計,利用融合分布式控制技術,將計量、攪拌等核心功能單元集成模塊化,外封與框架一體模塊化,實現積木式安裝,安裝周期由23天縮短至12天。各模塊間通過可拆卸螺栓連接,便于運輸,項目竣工后還可快速轉場、重復利用,對高原環境中需要戶外安裝的工作人員也變得更為貼心。

    截至2022年年中,川藏鐵路沿線建設工地已有近40座中聯重科量身定制的高原型攪拌站。此外,方圓集團,徐工施維英等國內混凝土機械骨干企業均在川藏鐵路有出色表現。

     

     11   鋼橋面瀝青鋪裝無人化集群施工


    廈門第二東通道項目全長12.371公里,其中翔安大橋鋼箱梁段全長3.27km,總體鋪裝面積約118000m2,上面層鋪裝采用的是無人駕駛技術,這也是國內鋼橋面瀝青鋪裝首次應用無人化集群施工技術。

    徐工成套智能道路機械上面層瀝青鋪裝作業,7臺XD133S雙鋼輪壓路機、1臺RP1655攤鋪機、1臺RP2405攤鋪機駕駛室內空無一人,9臺設備通過智能通信系統高效協同,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慣性導航和雷達多傳感融合技術,將控制精度精確到2厘米以內。無人化集群設備通過智能化手段控制提高攤鋪及壓實合格率,只需提前設置好施工模式、工藝參數需求,設備便會自行作業,精準化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施工過程中造成的超壓、過壓、欠壓、漏壓等情況,是無人化智能裝備在鋼箱梁橋面鋪裝上的首次運用,標志著路橋工程瀝青鋪裝技術正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對于提升路面成型質量來說意義重大。

    經檢測,最終橋面壓實度均勻分布在99.8%左右,滲水合格率100%,平整度標準差控制在0.6以內,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鋼橋面施工前沿水平,超出預期效果。重慶智翔鋪道與徐工道路機械挑戰高等級橋面建設,助力翔安大橋百年品質工程,實現國內首次鋼橋無人化施工,引領路橋工程智能化發展。

     

     12   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技術維修路面


    大力發展符合循環經濟模式的瀝青路面再生技術,將廢舊路面材料再生循環應用于路面養護和維修,變廢為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維特根W 380 CR就地冷再生機與福格勒攤鋪機、悍馬壓路機組成的道路冷再生機組在北京市海淀區對溫北路成功進行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體現了低碳、環保、節約資源的示范效應。

    施工方北京立新道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先對原有的瀝青混凝土面層進行5cm的銑刨,然后對下方12cm的結構層進行泡沫瀝青就地再生,最后重新罩面5cm的改性瀝青混凝土,并保證最終標高不變。

    利用W 380 CR冷再生設備對原瀝青路面進行切削破碎并完成泡沫瀝青和水泥的添加與拌合,生成新的冷再生混合料,之后將新的冷再生混合料輸送至攤鋪機料斗,由攤鋪機直接進行攤鋪,攤鋪后的混合料經悍馬壓路機高效壓實后形成全新再生結構層。泡沫冷再生完成后的結構層表面平整密實,已具有初步的結構強度,再生完成即可臨時開放交通。

    基于同步攤鋪的泡沫瀝青就地冷再生可以100%利用原有路面材料,生成更加耐久的混合料。相比傳統銑刨加鋪工藝,可以減少加熱能源消耗60%以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80%以上,且工藝成熟,減少對道路建設材料的需求,降低筑路成本,為環境因素敏感,環保要求嚴格的城市市政道路維修方案提供更多的參考。

     

     13   高空作業平臺大兵團作戰新能源基地


    寧德時代-福鼎時代鋰電池生產基地是寧德時代迄今為止全球布局的最大單體項目,大體量的工程建設,想要保障質量的同時如期竣工,需要在一個星期內集中調集1000多臺高空作業平臺車輛,這是租賃商資源整合能力和供給能力的巨大考驗。作為該項目機械工程設備的主要租賃商,眾能聯合參與了福鼎時代全部一到三期的廠房建設。

    短短的一個禮拜,客戶所需的設備全部到位,展示了眾能聯合在面對挑戰時,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在眾能聯合的數字化平臺建設完善后,眾能聯合將具備更加高效的資源調配能力,供給能力。

    近年來,宏信建發積極參與了一系列“新能源行業”建設項目。以廣州小鵬智造基地為例,宏信建發共有超200臺新能源高空車參建小鵬廣州智造基地項目。提供了20米、26米、28米、30米新能源直臂車和8米、12米新能源剪刀車等在內的幾十個型號200余臺高空車。在其鋼結構、水電、消防、幕墻 、橋架 、二次結構、防護涂料等高空應用場景建設,宏信建發都有針對性的進行了整體協助與參與,充分發揮了“大兵團”作戰優勢,成功解決大體量、多專業建設面臨的管理難題。

     

     14   “新工體”屋頂罩棚萬噸鋼結構吊裝施工


    2022年4月下旬,北京“新工體”鋼結構施工順利完成,展露出宏大的穹頂,老工體飽滿沉穩的身型重現。新增罩棚是北京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最大的亮點之一,屋頂罩棚采用了大開口空間單層拱殼鋼結構形式,整個罩棚鋼結構總用鋼量約1.64萬噸,是名副其實的“鋼鐵巨碗”。

    屋頂罩棚施工鋼結構總吊裝重量達到11300噸,單個主體鋼鋼梁桁架重量達到230噸,吊裝高度達到60米,交叉作業設備多,預留作業場地空間小,北京冬季多風。難度高、體量大、時間緊、任務重,對吊裝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建工集團工體改造復建工程項目采用的是地面散拼再空中組拼的形式,項目首次啟用了1250噸履帶式起重機進行吊裝。

    此次吊裝工作中,中聯重科ZCC12500作為現場最大噸位的起重設備,吊超起主臂+塔臂工況,主臂60米,塔臂42米,作業半徑18米、負載荷率87%,4個吊裝點,千噸級巨龍閃轉騰挪、大顯神威,助力中國體育文娛新地標的改造升級。

    作為北京建工集團的優質供應商,永茂建機為此重點工程提供了多臺STT603-26T 平臂式塔式起重機,其具有結構緊湊,集成度高,安裝方便等特點,適合大型場館等施工項目需求。

     

     15   燕磯長江大橋大直徑樁基礎施工


    作為地下工程綜合領域領軍企業,山河智能旋挖鉆機一直在深樁、大直徑樁施工領域處于行業頂尖水平,不僅提供專業的地下工程裝備,更能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在中交二航燕磯長江大橋項目建設中,山河智能與武漢樂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展現了“超級樁備”硬核實力,SWDM1000憑借著施工穩定性及施工垂直度,得到了設備購買方及項目承建方的認可。

    大橋主墩正處于地質斷裂帶上,地質變化起伏較大,開孔就是巖石,且斜巖較多,施工難度較大。 針對燕磯長江大橋超硬巖施工環境,山河智能SWDM1000旋挖鉆機還裝配了定制鉆桿,采用四等分分布結構、高強度合金材料以及合理的內部鋼管鍵條配合間隙和排布,受力更加均衡,增強了可靠性,大幅延長使用壽命。“即使是面對樁徑3.2米、樁深86米全裸巖的超級大樁,通過山河智能SWDM600超級旋挖、成熟可靠的施工工法以及科學現場管理能在5天左右快速成孔,更令人震驚的是,SWDM1000只需要3天左右,設備高效率施工獲得中交二航燕磯長江大橋項目部YJTJ-3的肯定和認可。”設備購買方武漢樂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天明如是反饋。

    武漢樂成是山河智能的密切合作伙伴,除了SWDM1000旋挖鉆機,還向山河智能定制研發了世界最大超級旋挖鉆機SWDM1280,最大鉆孔直徑可達7米、鉆孔深度超過170米,刷新行業紀錄。

     

     16   寧海電站全斷面硬巖豎井掘進機無人掘進施工


    基建領域豎井工程施工過程存在著作業難、環境差、人員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等難點,安全、高效的新型豎井建造技術成為需求熱點。然而,豎井機械化、智能化施工的高端裝備——全斷面硬巖豎井掘進機及其施工工藝在國內外長期屬于空白。

    在浙江寧海水電站建設項目,中鐵裝備協同業主單位共同將全斷面硬巖豎井掘進機的理念付諸實踐,成功攻克全斷面硬巖豎井掘進機世界級技術難題,實現井下無人掘進,在豎井掘進機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豎井掘進機與傳統的盾構施工方位存在一橫一豎的差別,這就決定了對出渣技術、推進技術、遠程控制技術的攻關將是重中之重。”研發團隊針對設備對多變地層的適應性、垂直施工工作面可用空間小、渣土、物料運輸困難、地下水難以處理等一系列難題進行重點攻關。

    在研制世界首臺全斷面豎井硬巖掘進機過程中,中鐵裝備堅持自主創新,融合了傳統豎井施工技術和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施工理念,先后攻克掘排同步垂直出渣技術、環形撐靴推進技術等一系列關鍵難題。設備可安全高效建井,并實現動力下沉和井下無人掘進施工,為類似地下工程施工提供了經驗和借鑒,為千米級豎井全斷面掘進技術難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17   蘇州大直徑搓管式全套管成井施工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加快,高鐵、橋梁、城市軌道交通、水利工程、城市地下設施和大型交通樞紐跨越式發展,裝備制造企業需要適應日趨復雜多樣化的工況環境,滿足大直徑、深孔化、高環保的施工要求,蘇州西塘河飲水工程項目成孔要求超大、超深,對設備性能提出嚴苛考驗。

    針對其特殊作業工況,中聯重科攜手合作伙伴捷程樁工,共同研制首臺大直徑4米搓管式全套管鉆機,搭配專門定制的多功能履帶起重機、液壓抓斗成套設備及旋挖鉆機聯合施工,使用各類特制專用機具來應對這一挑戰。

    在施工過程中,全套管成孔工藝始終有鋼制管壁作為孔內土壁的支撐和保護,不會發生塌孔現象,同時鋼套管又發揮導向作用,提高了成孔精度,有效保證成孔垂直度。與此同時,配套作業的ZCC1600HD多功能履帶起重機獨創起重機與搓管機連接裝置,解決了起重機底盤強度無法滿足大口徑搓管機施工要求行業難題;大間距雙滑輪鵝頭架結構,有效防止作業過程中抓斗自旋;配備316kW發動機及進口大扭矩自由落鉤卷揚,使ZCC1600HD成為大口徑搓管式全套管鉆機完美搭檔。

    此次項目圓滿竣工是基礎施工領域的一大創新和突破,填補了國內外全套管鉆孔工藝成井作業領域的空白,為未來超深、超大、高精度地下結構的施工安裝,特別是大規格尺寸產品的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18   獅子坪水電站143米超深防滲墻成槽施工


    獅子坪水電站是雜谷腦河“一庫七級”梯級開發的第一級, 2017 年 10 月水庫繼續二期蓄水且水位接近正常蓄水位 2540m 以來,大壩沉降、壩體滲水、兩岸繞滲等監測量變化明顯偏大,且存在壩頂的不均勻變形。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在獅子坪水電站上進行一臺高壩“心臟移植手術”:新建混凝土防滲墻布置在原壩基防滲墻上游側,兩墻凈距4.9m、與壩基廊道凈距2.75m;新建防滲墻共52幅,厚度為1.2m,最大成槽深度143m(從施工平臺算起),成墻面積24600m2,總長度292.8m。

    根據本防滲墻的工程地質、深度、岸坡段墻底嵌入蓋板混凝土、壩基廊道附近不得采用振動過大的設備,新建防滲墻主要采用上海金泰SX雙輪銑+金泰SG液壓抓斗+金泰SH旋挖鉆機+沖擊鉆機+金泰旋挖鉆機改裝組合的設備進行施工。

    使用上海金泰SX50雙輪銑銑槽,施工深度達到160m,墻體厚度最大可達到1.5m,雙輪銑槽機上的推板糾偏方式比重力糾偏方式具有更大的結構優越性,雙輪銑槽機銑頭上的復位更方便、更快捷,適用于各種地層成槽施工,同時利用空壓機進行氣舉排渣,排渣管采用伸縮,合理的吸渣布置以及大通徑的排渣管,施工效率高,槽內清渣效果好。

    實際應用證明,上海金泰SX50雙輪銑143m超深槽平均8-9天即可完成一幅,終檢滿足垂直度2/1000施工精度,創下143m超深防滲墻深度新紀錄。

     

     19   三一成套新能源施工裝備換電模式


    近年來,三一集團抓住機遇實施“三化戰略”,先后開發了電動攪拌車、自卸車、裝載機、礦卡等系列產品,完成了電池、電驅、電控、熱管理、充換電、智能化、線控等“三橫八縱”的產業鏈布局。

    三一集團為新能源市政工程(機械)車輛等專用施工裝備輸出整體解決方案,深度開發充換電站、光伏儲能、分布式能源等場景式領域,推進成套新能源施工裝備在市政、環衛領域的示范應用。2022年10月初,三一換電站·無錫蠡湖未來城站正式亮相,并正式投運30臺三一416換電自卸車。該站聚焦城市渣土運輸場景,單次換電僅1.9分鐘,單站可服務100臺車,單日可滿足240-480車次的換電需求。目前,三一換電站·蠡湖未來城站為周邊的30臺電動自卸車提供換電服務,預計全年可替代燃油135萬升,減排二氧化碳360萬公斤。

    此項目以江蘇首個三一換電站落戶無錫為契機,輻射全省,推動市政工程 (機械) 車輛換電模式落地,帶動無錫乃至全國綜合性市政工程機械車輛充換電站的發展,加速推動中國工程機械與工程車輛的電動化進程。

     

     20   中聯重科綠色智慧工地新形態


    施工機械相互干涉的難題讓建筑工地頗為頭疼,不僅影響施工效率,更容易產生重大安全事故。如今,這項難題已經在智慧工地得到了解決。

    塔機與泵車可語音交流、相互協作,自動調整各自姿態,在狹小空間安全“錯身”,吊物快速到達目標位置上方,吊具自主進行構件位置調整,實現構件精準、穩定就位。

    這是中聯重科發布的綠色智慧工地中的一個作業場景,11款純電動智能工程機械在這里匯聚成智能工程機械集群,能夠協同實現“挖掘-澆筑-吊裝-裝飾”全流程建造的自主、無人化施工,打造綠色智慧工地新形態。

    讓機器“說話”、自主協同施工的技術源頭,是中聯重科自主研發的,由iCES智能調度系統、MAS多智能體協同系統、4DT數字孿生系統等構成的智慧施工大腦核心,可驅動施工任務全流程全無人智慧施工。

    從單機智能化技術,到多模態人機交互技術,再到讓裝備之間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協作的機群智能協同關鍵技術,中聯重科不斷挺進工程機械智能化無人區,攻克智能化成套關鍵技術,并以此為基礎打造綠色智慧工地新形態,支撐高質新生態施工,推動綠色智能建造革命。

    (責任編輯:休魚)



    關鍵詞: 前沿應用,創新技術,核心突破,《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雜志,工程機械品牌網,TECH20,建功超級工程,優化用戶體驗,樹立企業品牌,貢獻核心價值,激發產業活力,引領轉型升級,機械品牌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