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uww4y"><kbd id="uww4y"></kbd></noscript>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 <table id="uww4y"></table>
  • <td id="uww4y"><kbd id="uww4y"></kbd></td>

    歡迎來到工程機械品牌網!

    新聞資訊
    • 全部
    • 新聞資訊

    三個世界級首創!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主橋合龍


    發布時間:2021-12-31 09:39

      12月30日9時,隨著主橋最后一根吊索連接成功,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鋼桁梁懸索橋——溫州甌江北口大橋,迎來了主橋合龍這一最關鍵的節點勝利。該橋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屆時,連接粵閩浙三省的甬莞高速公路也將全線通車。

      “溫州甌江北口大橋是我國沿海大動脈——甬莞高速公路的最后一段,大橋的建設有利于溫州建好長三角南大門,搶抓用好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溫州交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謝磊介紹。溫州甌江北口大橋是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擁有“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世界首次在多塔連跨大剛度采用混凝土中塔”“世界首例強潮河口深厚軟土超大沉井”三個世界級首創。該橋上層為甬莞高速公路,下層為228國道,全長7.9公里,其中跨越甌江的主橋長2090米,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技術難度最大、建造工藝最為復雜的橋梁之一。

    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主橋合龍

      鋼結構提品質更綠色

      作為交通運輸部首批綠色公路示范項目,甌江北口大橋將“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社會認可”的綠色理念融入到大橋建設中。項目采用雙層橋面系的共線設計,主橋為雙層橋面的鋼桁梁結構,實現廊道和岸線資源的集約式發展,節約土地約193畝。“與混凝土橋梁相比,鋼結構具有自重輕、材料均勻、質量穩定、工廠式制造、裝配化施工、回收利用程度高等優點,且更加節能環保。”溫州甌江口大橋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濟介紹,甌江北口大橋大力推行鋼結構應用,全橋鋼材用量達30余萬噸,主梁為全鋼結構,有效提升了大橋建設品質,也體現出項目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專家組護航主梁施工

      項目施工水域水文條件復雜,水流急,最大潮差達5.35米,施工作業船舶拋錨定位難度極高,且作為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四跨主梁吊裝同步性、匹配性要求極高,大幅增加了主梁吊裝的施工難度。為此,項目提前組織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國內知名專家編制設計方案、編寫施工方案,組建專家組對方案進行評審,同時委托西南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開展相關專題研究,確保施工方案安全可靠。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成立了以廳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服務組,入駐現場提供技術服務,為主梁施工保駕護航。

      智能工藝創主纜施工紀錄

      主纜是懸索橋的生命線。甌江北口大橋主纜采用預制平行鋼絲索股架設,上下游兩側各布置1根,每根主纜由169根索股組成,長約2300米。單根索股由127絲直徑5.4毫米的鍍鋅高強鋼絲組成,鋼絲抗拉極限強度為1860兆帕,單根索股重約54噸,高強鋼絲總長度可繞地球兩圈。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積極探索智能工裝技術,成功研發國內首臺智能化深槽入鞍機器人。該機器人創造性地采用液壓頂桿作為機械手,通過液壓頂桿將索股“推”進索鞍,整個過程平穩可控,成功克服了傳統工藝將索股“砸”入索鞍產生的跳絲、亂絲問題,相比傳統人工入鞍,整體工效提升了30%。針對深槽入鞍機器人,項目團隊創新研發了AI智能視覺識別測量技術,解決了大風條件下一般索股線形測量難題,實現全天候環境下一般索股的高精度、自動、遠程、實時測量。在主纜架設施工中,項目團隊還研發了標尺索股架設工藝,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工藝打破了索股架設只能白天牽索、晚上調索的被動局面,從工藝上實現了索股牽引、調索的流水作業,僅耗時94天就完成主纜索股架設,創國內行業施工新紀錄。

      千噸級吊機實現毫米級精度

      甌江北口大橋結構新穎獨特,主梁施工工藝復雜,兩公里吊裝范圍劃分為9個施工區域,涉及蕩移、正提升、跨纜吊機等9種不同施工工藝。其中跨中受航空限高影響而首次設計的纜梁相交段,采用“跨纜吊機+正提升”的接力吊裝工藝,系國內首創。加上橋址區域航運繁忙,又有110片梁段需要密集安裝,施工難度之大、工況特殊之巨、工藝復雜之高,在國內均無先例可循。

      “主梁最大節段重量達813噸,國內現有纜載吊機無法滿足單臺起吊需求。”中交二航局北口大橋土建四標項目經理蔣建介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解決“世界上‘施工難度最大’橋梁之一”這一建設難題,項目創新研制了國內首套1000噸級纜載吊機,搭載人機界面、傳感器技術、通訊技術等,把安裝精度誤差控制在5毫米內。同時纜載吊機還采用“滾輪式行走方式”,有效提高了吊機行走速度。針對纜梁相交區吊裝難題,項目探索并成功實現了“纜載吊機+分體式提升設備”接力吊裝的創新方案,采用4臺千噸級吊機南北跨同時作業,大幅節約設備費用及拼裝時間,從而減少施工人員,提升工效。

    國內首創接力式提升吊裝工藝

      “黨建+”引領攻堅

      在建設過程中,甌江北口大橋持續深化“黨建+重大工程”模式的實踐,聯合施工、監理單位創新黨組織三級立體管理體系,堅定全體建設者“建設綠色品質大橋,打造綜合交通樣板”的目標。在距離地面150余米高空南塔橫梁處設置上部結構黨小組活動室,成立架梁先鋒突擊隊、水上作業攻堅隊。“黨員小組與先鋒隊聯動攻堅,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帶頭示范、靠前指揮。主橋上部結構于2020年8月25日開始施工,12月29日完成5大基礎(北塔、中塔、南塔、北錨錠、南錨錠)的索鞍安裝,2021年1月4日先導索過江,4月8日完成主纜架設,12月30日主橋合龍,貓道鋪設、主纜架設等多項工序創造國內行業施工新紀錄,為后續路面鋪裝等工序搶出寶貴工期。”溫州交通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周列茅介紹。

      據悉,2022年大橋正式通車后,溫州樂清過江至溫州龍灣將從過去的1個多小時縮短至15分鐘。

     

    (責任編輯:朱玲)

    相關下載

    熱點專題

    點擊排行

    點擊排行

    国产人伦激情在线观看